第一节 人体内的声音(1)

我们对身体外面的声音了如指掌。从早到晚,声音无时无刻不在耳边响起。谈话声、汽车喇叭声、音乐声、风声、雨声……你有没有留意过这些声音?有没有想过声音是什么?心里难过了,我们会找人倾诉;高兴了,我们会唱歌;疲惫的时候,一段优美的旋律可以让我们放松下来……毫无疑问,任何一位普通的人都可以轻松辨别成千上万种声音,我们对外面世界的声音如此清楚,但遗憾的是,我们对自己身体内部的声音却知之甚少,我们不清楚人体内存在着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这些声音对人体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也不清楚它们在身体内怎样振动传输,更不清楚外面的声音进入人体后,会对身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虽然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但却几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

我们一般认为,声音是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它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波通过空气发生运动,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振动内耳的小骨头,这些振动波就被转化为微小的电子脑波,这就是我们觉察到的声音。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直认为声音是从外面传来的,因而也就忽略了人体内部的声音。

我们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会产生一种振动波,这就是声波,声波的频率为20—20000赫兹,超出这个范围,我们人耳就听不到了。听不到声音,并不意味着没有振动发生,只是人的耳朵无法觉察到这种振动波而已。我们将耳朵听不到的振动波,称为超声波,它的频率为1—5兆赫。虽然人类听不出超声波,但不少动物却能听出。这些动物可以利用超声波来“导航”、追捕食物或避开危险物。蝙蝠为什么能在没有光亮的夜晚飞翔呢?就是因为它能发出1—10万赫兹的超声波。蝙蝠正是利用这些超声波来辨别方向。因此,我们这个世界的的确确是一个声音的世界,各种频率的声音、耳朵听得见、听不见的声音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其实,人体内也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似乎一点也不逊色于大千世界。一个人从心脏开始跳动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体内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将伴随人的一生,直到生命的结束。要了解人体内的声音,我们首先就要来了解脉搏的跳动。脉搏是怎样产生的呢?心脏搏动会引起压力变化,这种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四面传递,即成脉搏。我们知道心脏自生命诞生以来就开始不停地跳动,因此,心脏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振动源。心室收缩时,血液快速射入主动脉使其基部压力骤增而膨胀;心室暂未射血时,主动脉基部压力下降,管壁弹性回缩,于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主动脉管壁就会因心室的舒展和收缩而有节律地受迫振动。这种振动沿弹性血管向末梢传播便形成脉搏波(横波)。由于可以不断地从心脏获得能量,因而血管的振动可持续向前传播;在脉搏波的传输过程中,由于穿过肌肉组织,其能量必然因弹性阻力而部分损耗,结果是振幅变小,但不影响频率。所以,按照中医脉诊在桡动脉(位于手腕的桡侧,即靠拇指侧,这个部位在中医上也称“寸口”)处诊得的脉搏波频率就等于心率。由于心室射血状态不同,脉搏波波长也不相同。当心室充盈良好、收缩力强而快、半月瓣启闭良好、血管弹性正常时,短时间内大量血液射入主动脉基部,以致血管管径骤增,能形成振幅大、节段长的长波;反之则形成振幅小、节段短的短波。由于心室每搏输出量受心率的影响,脉搏波的波长也必然与心率有一定关系,即心率愈快则波长越短。因此,血管振动节段的粗细长短,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心脏输出量的大小。若心室工作节律不固定而出现搏出量忽大忽小时,则波长也会相应变化。

这里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人体内的这些声波通过什么渠道在身体内传输,也就是说,心脏的搏动为什么可以在手腕的“寸口”处感觉到。我们都知道,大千世界的声波通过空气来传播,如果是真空的环境,声波的传播就会被中断,人们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出了隔音墙、隔音门、隔音窗。然而,在人体内部,声波的传输却是另一种情形,它不是通过空气,而是通过经络传输。经络遍布人体的全身,它不仅是人体微妙能量(气血)的运行通道,也是人体内部声音的通道。心脏搏动产生出的声波会通过经络传遍全身。当这些声波通过经络传输到手腕的“寸口”处时,我们感觉到的声音频率就已经携带上了许许多多的信息,这其中包括振动源的信息、声波在经络的传输过程中所经各处的信息、人体内各种脏器的信息……所以,中医通过诊察脉象就可以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发展。中医的脉诊从人体声音的角度来看,就是通过人体内声音的传输情况(脉搏波),了解心脏、血液循环、身体各个脏器以及整个身体的运行情况,以此来判断疾病。人体内的声音实际上就是一种生命律动,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心脏、血管、血液等和人体的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人体声音(脉搏波)的情况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身体的健康状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