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到了周六,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约定的咖啡馆,因为在学校附近,我并不担心,但是出版这一领域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的紧张可想而知。也因为我本来并没有抱希望,可是接过那个电话后,我心里已经有了希望出版的念头。
对方是个女编辑,年纪比我大不了太多,我本以为编辑都是四十左右或者年纪更大的人,没有想到居然这么年轻。
对方见我到来,热情地说:“你就是灵灵吧,我姓刘,想不到你这么漂亮。”
一句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笑着说:“是不是能安心写作的人都不会太漂亮啊?”
刘老师听后笑得更开心了:“的确有这种想法,能跟我谈谈你为什么会写这部小说吗?”
我思考了一下:“可能恋爱中的人感情比较丰富吧,所以我就想把这种心态表现出来,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找点事做,其实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初衷,就是想写这么一个故事。”
刘老师点点头,表示理解:“故事写得非常美,感情很细腻,我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感觉又回到了初恋的年代,那种期盼、那种忐忑,真的让人怀念。你把这种情态写活了,文笔很唯美很流畅,不过有些细节上还需要推敲。这个故事除了女主人公的形象非常饱满,其他几个配角的塑造上就粗糙多了,当然,我知道你主要是为了写主女人公的感情,但是一部好的作品,即使只是一个只有一两句对白的人,也会让人印象深刻,你说是吗?”
我点点头,把刘老师的意见都记到本子上。刘老师的一席话,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回到寝室,我开始按照刘老师的要求进行修改,暑假回了家,我们基本用电话沟通,我以为只是细节上的问题,但是这一改就是一个月。改完三次之后,我和刘老师也成了朋友,除了聊聊小说,也会聊些其他的,尤其是我需要告诉她这部小说产生的背景,不过对于King的情况我还是作了保留。
回来后也和刘老师吃过几次饭,她希望我继续创作,我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但是和刘老师的友谊却渐渐走入生活中,她建议我别再叫她刘老师,改口叫她刘姐姐好了,我欣然从命。
这部小说冲淡了我对King的思念,洁说她最喜欢我这样的状态,专注地做着某一件事,而天天沉溺在感情里,也让我有种负罪感,似乎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我才觉得我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相当充实,没有虚度。可是晓晓不这么认为,她经常告诉我,现在我已经在念大学,不是高中时代,应该好好恋爱,因为青春是短暂的。
我安静地坐在寝室里修改稿子,脑海中不断浮现读者翻开这本书的情景,这样一想,我对稿子的要求便更加高了,也许这种态度也体现在我对感情的追求上吧,不容许自己犯一点点错误。
我很感激这部小说,如果不是它,也许我会在思念中度日如年,而我不希望自己的生活里只剩下感情。曾经有人说过:感情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如果我不找点有意义的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我怕我会忍不住给King打电话,我怕他终有一天会厌烦我。
时间过得很快,当我定稿后,已经到了秋天。暑气已经渐渐消退,我的心也慢慢沉淀下来,对King的思念已经不再表现得那么明显,我已经学会在夜晚的时候抚摸着钻戒入睡,我期盼着冬天快点到来,我就可以把织好的围巾送给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