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维洞见(3)

以此作为生活和行动的基础,人们无须太多担心自己的社会地位或者“面子”,只要他们受到法律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行事。同样,如果有人损害了你作为个体的既定权利,那么你可以诉诸法律保护自己,哪怕是与政府对抗。有很多律师以此为生;也有许多人玩弄法律,推卸责任,为自己寻找“替罪羊”。

杰夫本人曾就读于澳大利亚最好的法学院,接受了法律和经济双学位教育。毕业后他进入了法律界,并成为最年轻的律师合伙人。这是所有年轻人的终极梦想,所有老师和家人也都为他骄傲。

法律“双刃剑”

光阴荏苒。杰夫做法律工作已有30多年,他悲哀地发现,很多情况下,利用法律为自己服务的都是那些愿意打官司的有钱人。一些大企业在法庭上屡屡获胜,而那些无法承担昂贵诉讼费用的个人或企业则往往以失败告终。西方人的梦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现实世界里,金钱往往可以打败公平,公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是奢望。

西方思维洞见五:关系固然重要,但也跟陌生人合作

在《像中国人一样思考》中我们强调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想取得个人发展和成功,关系是多么重要。通常来说,中国人不愿意和陌生人做生意,关系的重要性在此不言而喻。

而在西方,关系却没那么关键。因为有完善法律体系的保护,人们可以选择与完全陌生的人做生意或者建立关系。西方的商业和企业文化也相当发达,商务行为准则非常完善,可以约束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和他们的行为。

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中国特色”――生意上的伙伴首先应该是朋友。在与中国人合作的时候,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培养友谊,特别是通过宴会或者社交等非正式场合。

许多西方人则希望把生意和友谊分开,他们不喜欢把生意和享受混在一起。许多人说“永远不要和亲戚一起做生意”。这种独立性非常普遍,再次反映了西方强调个人权利和自身努力,不希望受别人,包括家庭成员影响的倾向。西方人普遍认为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独自面对世界,寻找自己的道路。寻求个性、自由与独立是成功的重要标志。离开家庭独自为名利打拼是受人尊敬的行为,是可贵的品质。

当然这有时也会发展成愤世嫉俗的态度,导致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公司,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家庭。在西方人心中,真正重要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成功,而非他人定义的成功。永远不要为他人活着,否则你会大失所望――可以真正依赖的人只有自己。

西方思维洞见六:透明度与直率性

在《像中国人一样思考》一书中,我们曾提到中国人“逢人只说三分话”。但是西方人却要告诉你100%,甚至130%的信息!

请记住,当你面对一个西方人的时候,他嘴里说出的往往是真相,因为他很难做到不直言不讳。入学伊始,他们就被老师教导要诚实,“有什么就说什么”已被庄严载入西方文明,不管别人是否会因此而感到尴尬或者受到伤害。

接受西方文化的人常常会固执己见,直言不讳。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追求他们定义中的直率与诚实,从来不考虑后果。这种现象是西方“个人至上”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认为诚实和直率是美德。如果一个人不开诚布公,那么他很有可能在撒谎。如果你不把所知或者所想和盘托出,那么你就很可能会误导他人。

换个角度讲,如果你在与西方人沟通,清晰表达自己的全部想法是让对方明白你真正意图的关键。记住,他们只会关注你所说的,而不是你的表达方式或者言外之意。对他们来说,“尽在不言中”是完全陌生、绝对不可想象的。如果你客套地说:“有空到家里来坐坐。”他们可能会认真地问:“什么时候?请给我你家的地址!”

无论是宗教还是道德层面,欺骗都是有罪的。《十诫》中有一条就是:“不可作假证陷害他人。”这些原则在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它们为人们的交往与交流提供了一个道德准则,也是支撑现代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基石之一――言论自由。

海花现在还记得自己20多年前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观看的一期热门电视访谈节目,她简直被吓坏了。整个节目都在取笑政府。两个主持人更是把时间都用在了嘲笑总理多么愚蠢上面!

言论自由也催生了当今新的难题――西方社会错误地认为,人们可以畅所欲言,随心行事,哪怕以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代价。在追求新闻工作纯洁性和言论自由的过程中,太多的道德理念与个人权利可能会被践踏。

法律的实施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比如说《反诽谤法》就是为了阻止人们或者媒体损害他人的名誉。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媒体在揭露事实的时候总是只关注负面消息。自由被当做提高报纸销量和媒体大亨赚钱的借口。西方人要学会掌握平衡,在保护权利的同时让事实展现在阳光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