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文化对我们的塑造

进步意味着改变,完美则是不断地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经历中,东西方世界如此不同,以至于有时我们会想,西方人和中国人可能源自两个不同的星球。然而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和哲学却只认同人类思维和行动的共性。直到近些年,才有人在西方学术界正式提出西方人的潜在思维方式与中国人可能大相径庭,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索。理查德 E.尼斯贝特(Richard E. Nisbett)就是其中之一。

他早年在美国接受了高等心理学教育,获得了人类思维本性研究的博士学位。由于研究成果出色,他迅速成为学术界的新星,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和密歇根大学。他还曾荣获众多奖项,包括美国心理学会所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在职业和教育生涯的早期,他一直认为,尽管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和信仰可能有所不同,但不管来自哪个国家,哪种文化,人们的认知思维过程都是相似的。

然而,在教学中,他开始接触到来自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学生。他们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过程并不相同。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测试中,他让学生们描述在很短时间内看到的一幅画有鱼缸的图片――鱼缸中有金鱼在游动,还有一些水草。他发现亚洲学生多会描述整个图画,说他们看到画上有个鱼缸,里面有鱼和水草。而美国学生则只记得画中的主要部分――他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一条鱼。

与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接触挑战了他所接受的教育,动摇了多年学术成果的根基,他决定进行更多的研究。他把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思维的版图:东西方思维差异及其原因》(The Geography of Thought)。这本书的结论颠覆了他自己以往关于思维共性的信念。类似于最近的许多著作,他得出结论:贯穿于西方几千年历史之中的古希腊和罗马哲学决定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样,几千年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也决定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国人相信不断的变化,对待事物采用由整体而局部的思变方式。而西方人则只把注意力放在独立的物体或人上面,不把整体考虑在内,并认为只要了解支配人和事物行为的规律就可以掌控一切。

在书中,他提到了一个小测验表明了中西方思维的巨大差异。

请将下列三幅图中的两个分成一组,并陈述你的理由:

鸡草牛

当他把这些图片展示给中国和美国孩子时,发现中国孩子喜欢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组,奶牛吃青草,因此他们把奶牛和青草分为一组;而西方孩子多会把鸡和奶牛分为一组,因为它们同属于动物。他总结说,这样的分组方式对西方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他们是以类别和规则来看待世界的。对西方人来讲,物体本身最重要,而该物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或它与整体的协调性则没那么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