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子的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荒唐。不然就会说,你拿出证据来呀。没错,我们的确无法用肉眼看见这个孩子,但的确有一个受伤的孩子在我们每个人的的心里。

偶尔,在深夜里我们可以听到孩子的哭泣声。有时,八岁时做的噩梦,在数十年后重新出现,在梦里这个孩子一直被怪兽追赶。

我们有时对他人的言语或举动十分敏感,容易愤怒,总是有一股无法用理性来控制的冲动直奔大脑,大部分情况下,这些都是这个孩子的愤怒和伤感。如果我们总是无法对某个人做出正确的判断,被一种特定的偏见所控制,那一定是这个孩子看人的方式正在影响我们。那么,这个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在我们心里的呢?他为什么一直在我们心里呢?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人生是一个持续的成长和发育的过程。

从妈妈的肚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迈出了成长和发育的第一步。发育的动力安扎在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不管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它都会促使我们前进。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按照特定的模式发育成长。

在每个发育阶段,我们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例如,三岁以前,虽然我们和妈妈已经分离,觉得十分伤感,但一定要坚信,妈妈始终都是爱我们的,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一定会守护在我们身边。这时我们要学会的,是对母亲的一种坚定的信任。到了五岁,我们需要解决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情结的解决与否将会决定我们的爱情取向。俄狄浦斯情结指想战胜爸爸这位竞争者,把妈妈占为己有的欲望。而到了青少年时期,我们需要正确地了解自我。这样的发育过程会一直会延续到成年、中年和老年,直到我们死亡。

人生就像花一生的时间来建造一座叫做“我”的房子。建完这座房子后就要进入坟地,这座房子就会变成我们的墓碑,写满我们的此生。就好比盖房子的时候建造地基很重要一样,在我们的人生中,出生头几年的经历将会决定往后人生的大体轮廓。这时的经历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将决定我们看待他人和世界的方式、人际关系和爱情取向。

当然,这些无法决定我们的整个人生。我们还算幸运,因为还有足够的机会来改过和修正。不过,想要修葺没有打好地基的房子,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想要改善初期没能把握好的人生,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期间所受的种种伤害也将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

这世上没有从未受过伤害的人。因为我们有着无穷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永远也无法得到满足。我们的人生也会因这些伤害而受到制约。当孩子爬出妈妈的怀抱,要自己学会站立和行走,自己来领悟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绝对需要妈妈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自信。

如果这时妈妈不在身边,或者妈妈给予爱后又突然发火或表示出厌烦,孩子们就会感到孤独和畏惧,内心也会受到伤害。如果孩子大大小小的事情,母亲每件都要干涉的话,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会导致孩子失去自律性,并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那么妈妈在身边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就可以避免孩子受伤害吗?这也不可能。孩子注定会受到伤害。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母亲。妈妈也是有欲望的,可能会把对丈夫的怨气撒到孩子身上。而且谁也无法预测现实中会发生什么事,比如,在妈妈洗碗的时候,孩子可能爬到高处,结果不小心掉了下来。

在孩子受伤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察觉到他们的伤痛,帮助他们抚慰伤痛,那伤痕就会深深地留下烙印,藏在孩子的心里,严重时会导致孩子停止发育。当然,孩子的一部分停止发育不表示孩子的整体都停止发育,没受伤害的部分将会继续发育。结果可能是孩子智商发展非常突出,但是在情商上一点都不成熟,致使发育不均衡。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抚平伤痛的机会。例如,儿时与妈妈分离的伤痛可以在青少年时期得到治愈。但这时就要经历严重的成长之痛,因为这是现有的成长之痛和之前未能治愈的伤痛的总和。

同时,藏在心里的那个受伤的小孩也在为摆脱痛苦而努力挣扎。这个小孩十分渴望重新成长发育,所以他想回到过去,抹掉曾经受伤的记忆,或者再现当时的情况来克服所承受的伤痛。我们不由自主想反复体尝过去的伤痛,也是因为如此。但孩子的努力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小孩子想要复原的过去,已经流逝。

如果一直都被相似的痛苦折磨着,那我们有必要留意一下,那个痛苦是不是在我们心里的孩子挣扎的声音。如果那个孩子是因为渴望成长而在挣扎的话,我们需要帮助他,使他从痛苦的记忆中摆脱出来。

为此我们要做的,不是试图回到过去,而是要让过去离开我们,让一直压抑自己不肯哭泣的小孩子尽情地哭一场,说出他的痛苦。只有表露出伤痛,才能治愈伤痛。因此,为了治愈过去的伤痛,我们需要经历第二次成长之痛。

成长之痛不一定会在某个特定时期出现。可能是在三十岁时,也可能是在四十岁时,即使过了六十岁的人也可能经历成长之痛。只要我们想了解孩子的伤痛,想治愈这种伤痛,我们随时都可能经历第二次成长之痛,使摆脱痛苦的孩子再不用每晚都哭泣。如果从此可以做个美梦,从此重新开始成长的话,痛苦的第二次成长绝对值得我们去经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