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极度讨厌权威的人

现代版的“彼得?潘们”有时也会认为父母遗弃了自己,进而表露出强烈的抱怨和愤怒。

“我的父母就像小孩子一样幼稚。有时看着他们,会有一种大骂他们一顿的冲动。虽然明知这样是不对的……”

父亲喜欢虚张声势和自我吹捧,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而且又特别冲动;母亲则像小女孩一样,希望女儿能够保护自己。面对这样的父母,慧英经常忍不住说出刚才那样的话。妈妈特别偏向于慧英的哥哥,对儿子一向都是百依百顺。对女儿则相反,她要求女儿独立,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所以慧英即使遇到困难的事情也找不到什么人商量。只要稍微表现得吃力,母亲就会非常生气,责备她“连那样的事情也做不好”。所以,慧英连吃力的声色也不敢露出来。哥哥认为这样的慧英十分可笑,还经常挖苦她。

慧英从小开始就特别希望有人能够在她犯错时责备她,在她迷茫的时候开导她。“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去处理”对她来说是十分吃力的事情。这样的环境让她变得更加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不合理的现象,看到被遗弃的人她就会感到异常愤怒。所以,上大学后她变得很积极,总会为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打抱不平,从而也落得个“斗鸡”的称号。

由此,慧英慢慢把学习抛在了脑后。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不安感开始困扰着她。即使事情都已经达到了她所期望的目标,她还是不会有任何成就感,反而被一种空虚感笼罩着。为了彻底改变这个社会,她还在忙碌奔波着。

但慧英对这个社会的愤怒,其实就是对无能、胆怯的父母的愤怒。在她心里一直被压制着的对父母的抱怨和愤怒的矛头最终指向了社会。她想破坏这个社会,想建立她从儿时起就期望的一种空想社会。她所梦想的世界,其实就是那时被自己的哥哥全部霸占了的爱的世界——和母亲成为一体,能够永远得到母爱的世界。但慧英也会因自己的破坏、攻击性取向而深深自责,这种自责也让她感到越来越不安。

慧英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愤怒——真实地感受一下小时候的自己到底有多么辛苦,多么愤怒,多么孤单,而且她要给自己充分允许自己伤心的时间。要是因社会的不合理而感到愤怒的话,我们要弄清那愤怒到底是合理的愤怒还是因自己不幸的童年而产生的积愤。因为,由过去的记忆而促生的愤怒具有不知满足和不停破坏的属性。所以摩何族酋长大真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不该为已经过去的不可阻挡的事情感到愤怒。”

这个世界绝对需要成熟大人的权威,但是也有像慧英一样,试图否定这一权威的人们。这些人群中的大部分人都会对权威和大人一概而论。他们对大人的印象很可能来自曾经让自己受到伤害的人,也就是说,过去的伤痛现在以愤怒的形式表露了出来。

慧英可能会说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努力,是对错误的权威感到愤怒。但她其实是把自己关在了过去之中。她为过去而愤怒,无法看到未来,也放弃了在未来变得更加幸福的可能。放任愤怒只能破坏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即使为了自己,慧英也应该尽快解决对过去经历所抱有的愤怒情绪。

解决对过去怀有的愤怒情绪并不代表宽恕一切。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不合理和不可理解的事情发生,我们只能把接受现实作为出发点。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确实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但父母毕竟也是人,也会有缺点,就好像我只能“这么做”一样,父母也有只能“那么做”的理由。我们需要理解这些,理解才是解决愤怒情绪的最好帮手。我们因父母给了我们伤痛而愤怒,也会因父母没有给予我们所需要的爱而愤怒。

你现在愤怒是因为你想得到爱,想听到“对不起”这三个字。如果你能接受我所说的这个事实,你就可以去找一个能够爱自己的新人,去走自己的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