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从将对方理想化开始的,每个人都拥有梦中情人。
我们先有初恋,初恋结束后会与很多人约会,然后与真正相爱的人相遇,这是慢慢放弃梦中情人和爱情幻想的过程。在与很多人相遇和分手的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到:我们都是受伤的灵魂,都是不完美的人,在承认并接受这一切的过程中,我们的爱情之路会越走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中情人和完美爱人,往往是自己内心某一面的投射,是我们想要通过别的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此,在现实中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这种形象是很容易幻灭的。
朋友不是完美的人,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而且我们都能够容忍这些朋友,也会因为自己的这些现实感而自豪。但对于爱情,我们却固执地追求理想中的完美样子。而且越是自称对爱情没有幻想的人越是执著于完美的爱情。
阿兰?德波顿的小说《爱情笔记》中的女主人公克罗伊就是这样。有一天,克罗伊趁爱人洗澡的时候,特意准备了早餐,但在爱人真被感动时,她却说:“你别太高兴。这没什么特别的,我每个周末都会这么吃。”
这确实是个谎言。如德波顿所讲,克罗伊嘲笑所谓的浪漫,排斥感性的东西,认为官腔的态度安全,但她心中的所愿却恰恰相反。她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喜欢付出,对自己嘴上所排斥的所有东西都拥有热爱之心。这就是典型的“心理距离”和安全感在作怪,害怕别人洞悉自己真正的想法。
∴
还记得某人曾对你说“我爱你”的那一瞬间吗?那句话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渴望。在爱情这一“格”里,我们梦想与某人成为完整的一体;梦想着自己再也不会孤单,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将得到理解,并且成为对方心里面最重要的人。
小时候,我们曾在母亲的怀里得到绝对的爱,有一种与母亲融为一体的感觉,因此当我们遇见相爱的人时,这种感觉就会像火花一样重新燃起。每当我们陷入爱情,这些完美的体会就会与幼时温馨、幸福的记忆混合成一种眷恋,向我们袭来。
所以,当我们与人相爱时,就会产生一种期待与激动,以为对方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期望。但随着相爱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会发现对方并不是完美的人,给予我们的爱也全然不像我们曾经梦想的那般甜蜜。这种情况正如司汤达的名言:陷入爱河首先是惊叹与幻想,随之而来的就是疑心。
爱情是作为矛盾结合体的两个人经历无数次考验和重重难关相爱的过程。所以,爱一个人,爱除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克罗伊不喜欢自己的家人。当她的父母邀请她的男朋友到家里做客时,她的男友爽快地答应了。但这时克罗伊却对自己的男朋友说:“等着瞧吧,你去过以后肯定也会讨厌我的家人的。但那样也好,至少你有机会明白我为什么总想逃离那里。”
克罗伊还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她十分喜欢带包,无论去哪里都要背着包。去心爱的男人家里睡觉,她也会把牙刷和第二天准备换洗的衣服放在包里。男友以为克罗伊住得习惯了,就会把东西放在他家里,但是每天早晨她都会重新打包,落下一个小东西也弄得好像生离死别。对克罗伊来说,包就是她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不是不需要你,我只是怕自己太依赖你,怕失去我已经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