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判断身体阴阳的简单方法(2)

在我国的第一部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里,一位姓敖的医生就写了温热病与舌象的关系。原来,随着热邪由外向内深入,随着体内热邪的增加,这个舌象居然可以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舌苔可以由白变成黄色;然后热邪继续增多,舌苔就变成干黑色;病危的时候,舌苔会变成灰色。而舌质的颜色,正常人是淡红的;随着热邪的增加,就变成了红色;热邪再增加,舌质就变成了绛色。由于舌诊比脉诊来得直观,所以,很多人就把舌诊当做一个法宝,用它来判断热邪的深入程度。

第二节

寒则痰涕清白,热则痰涕浓黄

人受了寒,一定是身上发冷,流清鼻涕,痰是白色的。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些症状,处理起来很简单,用苏叶泡水喝就行了。

小孩子流清鼻涕、咳白痰,也一定是受寒了,可以用苏叶六克熬水,将熬好的水再兑上温水,给孩子泡脚,让他的身体暖过来,这样寒邪散去,身体就能恢复了。人一受寒,如果能够马上采取这样的措施,基本可以把寒邪赶出体外。因为,这时寒邪还在体表,涕清痰白说明邪气尚未化热,正是好对付的时候。

倘若大家没有注意这些症状,这一个阶段过去了,问题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时外邪开始和身体斗争,身体内出现了热证,这叫外寒内热的阶段。此时鼻涕开始黄了,或者黄白相间,一会儿是清的,一会儿是黄的,这是寒热错杂了;痰也是,很多孩子不会咳痰,但是可以听到声音大起来了,痰声很大,如果痰咳出来,肯定也是黄色的,或者黄白相间的。大家可以记住,寒热杂错的时候,一般表现为鼻涕黄白相间,痰也是黄白相间的。鼻涕和痰呈白色,是清的,这代表寒像;一旦它们呈黄色,这代表热像。

总之,我们分析身体的寒热要紧紧地盯住鼻涕和痰的颜色,如果它们是白色的,那么就是有寒邪存在,要用温热的方法,使身体暖过来,驱除寒邪;如果痰或者鼻涕变成黄色,那就是有热了,我们就使用清热的方法,把热邪清除出去。

第三节

鼻红脾胃有热,额红肺上有火

人的面部对应着五脏六腑,比如两个眉毛之间,这里是肺的对应区。如果这里色白,说明人的肺气不足,正常的人此处应该微微红于其他的部分。如果此处有一块暗淡的颜色,如同拇指肚般大小,那么人就该出问题了。古代相面的人管这里叫印堂,说人的印堂发暗,就会大难临头,其实,是要患大病了。望诊大师王鸿谟老师从八岁开始学习色诊,二十几岁的时候去青海工作。一次,他看到当地的县委书记印堂有一块暗淡的颜色,于是让他去检查,结果,检查出了肺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