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灵与力量(2)

有时,年轻人会在常见的领域追寻力量,却忽视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质。他们在别人面前摆出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实际上心里却充满了焦虑和怀疑。很多人都觉得,只要表面上看起来足够“镇定从容”,就不愁没有力量。然而,伪装出来的力量和信心迟早会崩溃,那时人们就会陷入更深的不安全感中。

写作时,最好的方式是“描写自己熟悉的题材”。这道理同样适用于心灵力量的开发:尽量在你擅长的方面发挥优势。许多人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改变自己,想成为与过去的自己完全不同的人。这其实是在与心灵作对,因为独特的个性发源于心灵深处,正如泉水发源于大地深处一般。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人,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

记得有一次,我即将开始一场演讲,一位朋友在开场前向听众介绍我。他说:“我要告诉各位,汤姆并不是艺术家,不是学者,不是哲学家,也不是……”听到他这样说我的种种“不是”,我不禁觉得有点羞辱。当时我正在一所大学执教,至少在别人眼里还算是个学者,但我明白这位朋友不同寻常的介绍辞,不仅绝对正确,而且充满了智慧。或许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应该像这样剖析自己的身份,把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剔除出去,让真正的本性显露出来。《道德经》二十二章把这一过程概括为六个字:“枉则直,洼则盈。”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空”。心灵之空并不等同于空虚,它不会让我们焦虑。事实上,如果我们学会维持“空”的感觉,克制将它填满的欲望,那么,心灵的力量就会源源不断而来。我们必须容纳这样的“空”,而不是急着寻找心灵力量的替代品。只有学会容忍自己的弱点,才能开始发掘心灵的力量。为了回避弱点而作出的任何努力,都算不上是真正的力量。如果我们总是用虚假的行为填补经验的缺口,心灵就永远找不到呈现出来的机会。

我认识一个年轻人,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渴望着四处漂泊、浪迹天涯,但他认识的所有同龄人都在上学,于是他决定压抑心灵的渴望,进入大学读书。结果他很快因挂课太多而退学,随即开始了一直向往的漂泊之旅。在刻意追求力量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像这位年轻人一样,忽视心灵最明显的渴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