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2)

嫉妒

既然古典悲剧和神话都认为诸神有嫉妒之心,我们就可以认定,嫉妒在天道和神意的运行中必然有其作用。嫉妒并不仅仅是情感不稳定或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如果连诸神都会嫉妒,那我们的嫉妒就是一种原型体验,不能完全用人际关系、性格和家庭背景加以解释。嫉妒让我们产生的紧张感,并不仅仅是个人处境的影响,而是更高层面上的冲突。

嫉妒的目的是什么?希波吕托斯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故事中的凡人男子,习惯性地、有意识地漠视一位女神,而她的神职关系到人类生命中一个极重要的层面——爱、性、美和肉体。她可以容忍人们信仰阿耳忒弥斯式的贞洁,以及情感上的自给自足;但她也告诉人们,渴望别人的爱,同样是正当的、重要的欲望。阿弗洛狄忒之所以嫉恨交加,最终将年轻的希波吕托斯置于死地,是因为他漠视了她存在的必要性。他全心全意追求道德上的贞洁,排斥异性,拒绝心灵对多神境界的要求,这样就对她构成了冒渎。

从神话的角度来看,我们心中的痛苦、偏执、猜疑和妒火,都是某一位神祇遭到漠视的表现。或许我们就像希波吕托斯,全心全意奉行自己认为绝对正确的原则,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心灵其他方面的需求。希波吕托斯之所以排斥和憎恨异性,是因为他不肯敞开心胸,接纳另一个世界——一个与他所喜爱和欣赏的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最终,他那孤傲的一神主义害死了他。他太贞洁,太单纯,以至于意识不到心灵的种种不同需求之间的矛盾。

嫉妒心蠢蠢欲动时,即使个性复杂、心思细腻的人,也会流露出清高、道德至上的一面。嫉妒心要我们满足心灵新的需求,而为了抵挡这种需求,我们就拿道德主义做盾牌。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嫉妒是两种同样合理的心灵需求彼此冲突的表现——在希波吕托斯身上,这两种需求分别是对阿耳忒弥斯和阿弗洛狄忒的信仰,对贞洁的追求与对亲密关系的渴望。要克服嫉妒心,最好的办法是敞开心胸,让这两位神祇得以共存,让她们自己找到彼此妥协的方法。这就是心灵多神论的宗旨,也是关怀心灵的基本方法之一。

希波吕托斯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脱缰之马”。他的骏马——精神力量的代表,脱离了缰绳和藩篱的控制。它们很美丽,但也很危险。有时,我们会在某些人身上看见这种希波吕托斯式的骏马精神,他们狂热地投身于某种信仰或事业之中,其动机和献身的对象十分崇高,而他们的投入程度也堪称楷模。然而,这种单一的追求,有时也流露出阴暗的一面——无视不同价值观,甚至带有虐待狂的倾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