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村二代”的两载五城七份工(6)

11月,因为出色的业绩,宋永亮被提拔为中层主管,薪水也涨到

3000多元。“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真是吃穿不愁了。”

“必须不停地奔跑”

刚来北京的时候,宋永亮因“外来者”的身份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其实“配得上”有公交卡,结果每个月花了好几百的公交费;在龙文学校,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然而工作压力依然很大,“不管是不是经你的手办的事情,如果被投诉一次,就要从工资里面扣掉400块钱”,永亮说起来有些无奈,“学校那些孩子,穿在脚上的一双鞋就能抵得上我半个月的工资,家长们花了大笔大笔的钱给他们补习功课,可他们就是不好好学习”。穿着西服,带着龙文学校徽章的宋永亮更深切地感受到另一种来自学校的“教育”。

宋永亮曾经怀疑过“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当初我比小学文化的人赚得还少,上学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值吗?”宋永亮的父母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供他读书,在农村,10万块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原来以为大学毕业后可以很快挣回来,但事实并非如此,永亮的想法也有些改变。“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能赚多少钱、值多少钱,要考虑自己能给企业、给社会贡献多少。贡献得多了,总能拿到应该属于自己的一份。”

因为早出晚归,永亮对每天走过的路都还很陌生,他看到的一直只是北京的夜晚,灯火通明。永亮没想着在北京买房,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我把北京当成掘人生第一桶金的地方,将来赚了钱,还可以回家做小生意。”

北京的生活成本高,永亮自嘲:“取之北京,用之北京。也许最终攒不了钱,什么也带不走。”但永亮会一直坚持,为了以后能生活得更好。“很多时候,我们已经身不由己了,必须不停地奔跑,跟时间跟地铁公交赛跑,如果不跑,就要被淘汰。”曾有北京人对他说:“不行就甭来北京!”永亮还有点底气回应:“毕业以来,我从没有向家里伸手要钱,我知道家里的状况。我只能靠自己,我要证明我行,如果我离开了,就说明我混不下去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