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蚁族Ⅱ》所要记录的,并非仅仅是“蚁族”这个群体,而是想捕捉并传达我们这一代人那种精髓、韵味与感觉。可以想象,关于这个时代,今后的史书、传记和统计数字将会多不胜数,但单靠这些是无法完全传达出一个时代的内涵、风味以及现实的。这正如光靠度量衡是无法说清一个人的长相与举止,再美的彩色照片也无力传达身临其境的感觉。只有“社会图景”中的人物才能反映出这个时代真实的面貌。因此,本书所要呈现的,正是当代中国“社会图景”里一代人的困惑、焦灼、痛苦、迷茫和梦想。尽管在某些大人物看来,我们所关注的这些人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传统的意义上,他们只不过是时代的旁观者。他们没有个人历史,他们虽也在剧场内,却毫无戏份儿,甚至连跑龙套和坐在台下欣赏的资格都没有,他们或许只能站在舞台的侧面或幕后去窥视剧情的发展。但我想,从他们的角度,也一定能见人所不能见者,注意到演员或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毕竟,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并反复思考着-他们的思索,不是像镜子般的反射,而是一种三棱镜似的折射。基于这种考量,我大胆使用了一个发问式的副标题-谁的时代,我希望用有力的质问,激起读者头脑中的不安和躁动。但愿读者能喜欢这样的态度和方式,并希望你们能与我们一道,兴趣盎然地探索当今之时代和当代之青年。
记得第一部《蚁族》面世时,曾有人指责它既不符合学术规范,又没有什么宏大的“理论”,只不过是一些研究报告、人物专访和调研手记等素材的堆砌。而这本《蚁族Ⅱ》,则可能更会让某些人感到“失望”和“愤怒”了。相比于第一部《蚁族》中完整的结构,这本书有点四不像:对话、来信、回访、报告、评论等都混合其中,但我希望读者能从这杂糅的形态中,找到不变的主题-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如何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时代?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还要强调的是,尽管《蚁族Ⅱ》不是第一部《蚁族》简简单单的延续,但有两点却是共通的:一是这本书仍然没有想象,只有事实。非虚构文学的力量在于其真实性,与虚构相比,真实更能震撼人心。二是本书的作者依然全部是“80后”。“80后”写“80后”历史,既具价值性,又具挑战性。因为它要求我们首先是观察者,在研究和书写时,必须尽量保持客观的立场和态度。但我们毕竟又是这一时代的亲历者,我们能依赖的,除去专业的学术训练,更重要的是对中国社会的感知,这使得我们的研究始终有一种动人的情绪和温度。“当代人不著当代史”,这种双重的身份有好处也有局限,但不管怎样,我们是真诚的,我们将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思想记录下来,交给读者,交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