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收购案――损失惨重

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Pier 1 Import)主要经营家具零售业务。实际上,家具业务为公司带来了40%的销售收入。但一号码头也卖一些相关的东西,如灯具、花瓶、餐具、洗浴用品、蜡烛、床具以及其他家居用品。

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一号码头是一只非常热门的股票。它从1994年的每股美元一鼓作气一直升到1998年的每股20美元。但在1998年年中,由于增长开始变得缓慢,投资者就开始抛空手中的股票,致使它一度跌到每股美元。而后它的价格又开始扶摇直上,并维持了4年之久,至2003年底股价达到了每股25美元。截至2003年4月1日,一号码头又新增了90家经营网点,使店铺总数量从5年前仅有的763家增加到了1074家。2003会计年度,一号码头销售总额增长了13%,达到了17亿美元。净收入跳升了29%,达到亿美元(即每股盈余美元)。当时一号码头确实是一只成长型的股票。

只要一家公司显示出很快的增长速度并创造出了极大的收益,那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且这种注意不仅仅来自于投资者。高盈利会带来高竞争。实际上,这就是竞争的意义所在。除非是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不然竞争者会追逐这些利润,直到没有利润为止,或者至少将它们拉降到一个正常水平。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的股票就遭遇了激烈的竞争。除了那些家居用品零售商像Bed Bath & Beyond,Williams·Sonoma,Restoration Hardware,Pottery Barn以及Cost Plus之外,一些大型超市如沃尔玛、塔吉特百货(Target)以及好市多(Costco)也都加入了竞争行列。

收益的增长很快就慢了下来。2004会计年度,公司的收益只增加了6%,达到18亿美元。可比店销售额(same-store sales)降低了。净收入减少了9%,到了亿美元,但每股盈余还是能达到每股美元。可惜的是,形势还是每况愈下。2005会计年度总销售额持平,但可比店销售额降低了6%以上。净收入重挫49%,到了6050万美元。每股盈余下降至71美分。

尽管出现了上述问题,但一号码头还是吸引了巴菲特的眼球。伯克希尔·哈撒韦在2004年的第二季度购买了该公司800万股的股票。虽然不是很清楚伯克希尔到底花了多少钱,但是那一季度一号码头的股价在最低的17美元到最高的23美元之间变动,所以我们假设伯克希尔是以平均每股19美元的价格买入,那它对一号码头普通股的投资金额约为亿美元。

为何巴菲特会对一号码头感兴趣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他认为该公司与伯克希尔一些已有附属公司(像尊典家具公司以及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城)具有策略上的优势。当房屋市场势头强劲时,家具销售也会跟着变好。我们知道巴菲特那时候很看好房市,因为他刚收购了克雷顿房屋公司。或许巴菲特认为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只是卖空严重。如果他认为一号码头近期的盈余不足只是一时的反常,那就无怪乎他会逐步加码买进它的股票了。

市场透过伯克希尔对交易委员会申报的记录发现,它于2004年8月17日购买了一号码头800万股的股票。一号码头当天的收盘价格上涨了。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巴菲特效应”。当被人发现巴菲特正在买进某股票时,众人纷纷跟进,从而提高了股价。这种情况下,许多人会认为如果像巴菲特那么精明的人都在买进一号码头的股票,那么其他人肯定有些地方没考虑到。人们会觉得或许一号码头的股票盈余不足真是一时反常。

不幸的是,“巴菲特”涨势并未维持多久。一号码头的营运状况继续恶化。2006会计年度,它的总销售额下降了,可比店销售额又跌了7%。因亏损了3980万美元(每股盈余变成了32美分)使公司获利转为赤字。股价跌至每股美元。巴菲特的信徒坚信巴菲特几乎不会卖出手中的股票,而是喜欢永久持股。他们知道一旦一只股票的价格下跌,巴菲特就会抓住机会买进更多的股票,以此降低他的平均购买价格。

但这次例外。巴菲特认为买进更多一号码头的股票只会让钱石沉大海,所以在2005年的第三季度,也就是在他开始买进一号码头的股票一年后,巴菲特开始减少了伯克希尔对该公司的投资。在那一季度他总共抛售了471万股。而当时一号码头的股价在每股11美元到每股美元之间晃动,这意味着伯克希尔抛售这些股票至少赔了2千万美元。虽说2千万对于伯克希尔来说不值一提,但巴菲特肯定不会高兴。之后伯克希尔继续抛售手中的股票直到卖空。最后,一号码头的每股股价跌到了个位数。正如之前说的那样,我们不清楚巴菲特当初为何会开始投资一号码头进出口公司,也不知道最后是什么原因让他决定放弃。但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一号码头是巴菲特犯的少有的错误之一,对它的投资只会让伯克希尔和股东们赔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