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主胡同27条(1)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阶级斗争学说不是他的发明,真正的发明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历史经验证明,刚刚掌握政权的新兴阶级,一般说来,总是弱于敌对阶级的力量,因此要用专政的手段来巩固政权。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这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巩固人民的政权,是正义的事情,没有什么输理的地方。

——邓小平

后夹道1

为什么说“军队国家化”是“使唤丫头拿钥匙”?

问:司马南老师,我问一个不明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点大,您这几天都没有谈到,但是,这绝对是民主政治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文明国家,发达国家都在实行军队国家化,就是军队不专属于特定组织或个人拥有,包括也不受任何党派指挥,而是属于全国人民所拥有。

这样,全国军队只听从政府的指挥,实现了军令与政令的统一。所以,大家看到,这些国家很少出现政治动荡,即使出现了动荡,军队也会保持中立。

文明社会以此作为判断民主国家的指标之一。

我们为什么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呢?

司马南:您是否注意到,凡是实行军队国家化的国家,其政党政治均为两党制,或两党以上的多党制?这是一个必然的逻辑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也就没有什么“国家化”的提法和做法。

所谓“军队国家化”,我的理解,乃为两党或多党制之下,政党通过政府这个中间环节,轮流控制军队的具体模式。这样的国家,他不实行“国家化”,没法操作,没法弄啊。今天你上台,明天我上台,跟世界杯一样,每四年就重新排序,最重要的军权总是捏在冠军队一个队,比如法国、荷兰、巴西、德国、阿根廷,放在谁的手里也不行,好家伙嘛,您下台了,不是冠军了,您还捏着军权?那哪成啊,其他人还不都急了?

所谓“国家化”,说白了其实是“被政府化”,“被政府化”就是哪个党执政,哪个党来执掌军权——看看,热热闹闹地折腾一大圈儿,还是回到“由执政党执掌军权”现实上来。所以看问题,要看到实质,不能只看表面。

“军队非党化”是西方资产阶级关于政党与军队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理念,恰恰不是什么“非党化”,而是在两党、多党背景下,无奈地寻求一种变通处理的“党化多样式”:既然夫妻吵架,既然聚少离多,既然彼此不放心,既然频繁地军权交接很麻烦,干脆“使唤丫头拿钥匙”吧——直接交由政府掌管军队,而政府则由执政党来组阁,由执政党来掌管。

说的不雅一点,这叫脱了裤子“那什么”。

大家不要笑,如果不脱裤子,就不能“那什么”,还就必须得“脱”,不脱是不对的。可是,没有脱的需要的人,也来效仿人家脱裤子,岂非搞笑过了?

近代以来的政党政治中,不论其名字如何,政党的本质无非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充其量是PART加上一个Y而已,本来就是PART,欧耶,还加上一个“歪”。但为了竞选名声好听,好忽悠选民,他们往往打出“全民福祉”的旗号,羞于承认其政党的阶级性,有意掩盖其军队的阶级性。两党制、多党制必然轮流坐庄啊,执政党的更替如走马灯一样,PART加上“歪”,客观现实决定了他们的军队不能为一个党直辖独统单管。 

所以,挑明了说吧,在实行政党政治的国家里,根本不存在所谓“非党化”的军队。换言之,只要政党政治这种通过政党来掌握国家政权、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政治治理形式不变,执政党统领军队的大路数是一样的。

中国的政党政治情况,前面专门给大家讲过,我们的执政党是WHOLETY,不是PARTY,我们是在WHOLETY 的领导之下,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模式。在这个根本的制度体系之下,不存在世界杯赛制一样花样翻新的执政党轮换上岗问题。 既然如此,大家想想看,那还有什么必要增加一个“中间环节”来对军队实行领导呢?还有什么必要实行所谓“军队国家化”呢?难道就为了与某国“看上去有点像”,“看上去很美”,我们就要改变自己根本的政治制度吗?

后夹道2

先有党后有军,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更何况,解放军本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这一点与西方议会各党产生于军队之后,不曾拥有军队也是大大地不同。西方诸国,一般是军队诞生在前,政党诞生在后,你看英国,盖属于资产阶级的职业军队诞生于1642年,而英国资产阶级政党产生于1679年以后。再看美国,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军队厮杀惨烈,但是美国政党的产生是18世纪末的事情。

1776年起草《独立宣言》和1787年起草《宪法》的时候,美国的国父们并没有注意到政党的作用。他们眼里死盯着“总统权力”,通过各种宪法上的制度设计,什么分权啦、约束啦、平衡啦、选举团间接选举啦,等等,试图使合众国远离政党,特别是远离那些小党派的影响。

据说华盛顿大哥当时有过一个倔强而且浪漫的想法:俺干嘛要什么政党啊?俺美国是个新兴的国家,没有政党一样也能存在。这一点,我想同学们今天能够理解:因为美国所谓独立,是相对于英国而言的,而英国是现代政党的诞生地,正是英国的议会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家意识到必须抱团取暖,必须齐唱摇滚,必须联络一大堆哥们一块使劲儿,这才产生了现代政党。所以,美国作为“带着怨气从英国分离出来”的一部分,作为“山寨版的英国”,华盛顿大哥不愿意承认英国议会政党的作用,甚至藐视其作用,在“心理事件”意义上看,是很合情合理的。

华盛顿大哥曾经有过犀利而天才的语录,“如果党派存在,我们得使它们合而为一”。但是,1789年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时,一件事情他没料到,围绕着要不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问题,统治精英中出现了分歧,讨厌的英国盛行的,华盛顿本人不喜欢的政党政治,就此登上了美国的政治舞台。

财政部部长汉密尔顿为代表的一批牛人,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被称为“联邦主义者”,反对者自然被封为“反联邦主义者”。汉密尔顿派,“制宪运动”立了大功,干脆自称“联邦党人”,“联邦党”就此诞生。

现在奥巴马政府的美国国务卿,是民主党人希拉里阿姨,当年华盛顿政府的美国国务卿是谁呢?

——托马斯·杰斐逊大叔。

看美国历史,我的印象很深刻,杰斐逊是个大个子,身高接近一米九,此公体型修长健壮,脸部轮廓棱角分明,即使今天看来,也是一个美男子。美男子也有美中不足,这位大叔口才实在太烂了,讲话基本上靠嘟囔,公众讲话毫无魅力可言。这如何与克林顿夫人希拉里阿姨国务卿相比?但是,作为美国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作为美国开国元勋中最具影响力者之一,他本人并不像后人一样对华盛顿大哥有神话般的崇拜,相反,屈居在华盛顿总统之下,干得很不顺心。于是,他索性自己建立了一个哥们圈子“民主共和党”——美国现在民主党的前身。

对不起,话题扯得有点远了。

总之,诸位应该明白,第一,美国英国,统此在内,军队诞生,早于政党;第二,犀利哥华盛顿当年根本没有先见之明,对政党政治之下执政党统领军队的重要性缺乏政治敏感。

中国情况与英美正好相反,我们是先组党,再由党来组军,党与军队合为一体,天然地形成直接联系。你看军旗就会明白,八一字样,五角星啊。

谁来说说啊,八一军旗什么时候诞生的?为什么上面有一个五角星?

……

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对不起,南昌起义有了人民军队,这谁都知道,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八一军旗。啊哦,八一那天举行起义,那天旗帜上绣着八一?你很有想象力。

事实上,直到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全军尚没有一面统一的旗帜。那年底,周恩来以中央的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文,征求全军对设计全军统一的军旗、军徽、帽花和臂章的意见。

有一件具体的事情触动了周恩来。在西柏坡办公的周恩来看到一份报告上说,我军挺进到陇海路南新区后,有的部队在帽子上缝了布料红五星,引起其他部队效仿,以致有些商人趁机制作在市场出售。周恩来在这份报告上批示,各部队不要自制和在市场购买红五星,并以军委通令的形式发出。

后来,综合全军意见,军旗方案诞生三个:其一,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靠旗杆一侧的左上方。其二,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排,置于五角星内。其三,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几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中华大地的山川陆水。

毛泽东和中央书记们的意见倾向第一种方案。

周恩来专门指示当时的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意见。1949年5月26日,毛主席又加了一道专门批示:“请周(恩来)交罗迈(即李维汉)征求各民主党派领袖人物的意见。”电文中,毛主席特别讲道:“因军队是国家的主要部分,似有征求他们意见之必要。”

这位同学请注意,标准的答案是,1949年6月15日,八一军旗军徽正式公布。

那一天,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开幕。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分别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的名义,发布了《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军徽样式》的命令。

新华社在公布这一命令的同时,发表了题为《把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插遍全中国》的激动人心的社论。社论说:“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和军徽,不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也是我们的人民民主的新国家的重要象征。”

回顾一点美国历史,讲了一段八一军旗历史,意在告诉诸位,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党,不是在急风暴雨的暴力革命环境中产生,而是在其国家建立之后,由议会中不同派别的斗争逐步发展起来的。历史不同啊,成长环境不一样啊,发展模式哪能遵从什么花里胡哨的“普世价值”?

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会议在上海开的,对吗?那个会址我去过多次,今天是旅游点了,旁边是有名的“新天地”,新天地比一大会址有名气得多。

没有共产党,哪来什么“新天地”?

“一大”会开半截,出现意外情况,会议移师到南湖一个小船上接着开。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党的一大要避人耳目东躲西藏偷偷摸摸地开呀?

——因为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像英国党那样,产生在公开的议会政治中,中国没有那个传统;

——也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产生于建国之后宪法颁行之后的和平环境中,中国没有那个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在人民受尽压迫和剥削无法忍受的时候,一群理想青年冒着被杀头去坐牢的危险,以秘密的方式成立,以献身的精神开始战斗的。

那时的中国,白色恐怖,政治黑暗,洋人横行,五花八门的军阀争夺势力地盘,百姓且为鱼肉,饥民莫不菜色,青年领袖中的一部分人意识到,中共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改造社会救济民生的道德理想,没有自己的军队必将一事无成。首先是面对屠杀,没有反制之力,惟有束手就擒;其次是无法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

你跟军阀政府流氓政府讲理,他跟你耍流氓,你没办法嘛。

尚在党的幼年时期,到底要不要有自己的军队,党内是有激烈争论的。

在党内一言九鼎,家长制作风严重,连续六届担任党的总书记的陈独秀就不主张中共自己掌握军队,此公这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在中共党史上,被定位于右倾投降主义。

故此,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一手创建的,这个军队与某些被标榜为“国防军”、“雇佣军”和“没有政治倾向的军队”很不同,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维护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这支军队的使命。

后夹道3

邓小平说:“军队要听党的话,不能打自己的旗帜”

问:党直接领导军队,这种制度在西方世界的确很少见到,倒是在俄国开了先河,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红军就是这样的,中国学苏联,这可以理解。但是,我的问题是,军队是一个特殊团体,军队坚守中立原则,尽可能避免干预政治有什么不好呢?战时,军人听命国家最高领导人指挥,拼死捍卫国家安全,平时,安于军事,尽心训练。而军队沦为政党所拥有,形成掌控政治局势变化的工具,军队的公器性质是否会发生了变化?

司马南:您说的中立原则,有一个前提:两党、两派相争,军队取位中立。“坚守中立”就是不论两方、两方以上多方政治派别如何冲突,军队均不介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前面我讲了,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定位非常明确,人民军队忠于党,听党指挥就是了,这是其本质本色决定的用不着取什么中立。小平同志讲过,“军队要听党的话,不能打自己的旗帜”,就是这个意思,部队的全部工作,旨在保证和体现党的绝对领导。

您的“坚守中立”之说,在中国军队这里没有实现的基础条件啊。列宁说过:“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使军队不问政治,这是资产阶级和沙皇政府的伪善的奴仆们的口号,实际上他们一向都把军队拖入反动的政治中。”

军事制度,非常重要,但是,任怎么说,军事制度也是次级制度。

那么,首级的制度是什么?

当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乃由政治制度所决定。所以,军事制度必须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

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的制度,都是带有根本性的政治制度。说到对军队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其他任何政治力量都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来领导军队。

你刚才用了一个“公器”的概念,历史上的公器,指的是什么?官家的器物,谓之公器,官家为公嘛。后来又引申,专门指“持官家器物之人”。

将军队喻作公器,大约是为了表示军队的非私人性、非私利性,假如您的原意如此,我不持异议。军队是不能成为“私器”的。在现代国家,军队成为私器、堕为私器,必为社会的灾难,必为国家的灾难。

拜托诸位好好想一想,在中国,到底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灾难呢?

清末,甲午海战让大清水师丢尽了人,堂堂天朝、泱泱大国、煌煌文明、赫赫清军竟然大败于当年对我顶礼膜拜的蕞尔小国,老师输给学生,岂非大耻大辱?

总结教训,雪耻筹谋,朝廷内外议论纷纷,清朝政府意识到甲午战败,乃是因为军队不行,所以必须引进西法操练新军,由此开始,中国对西方军事制度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模仿学习开始了。当然,在西方工业化基础上组建的西方军队的技术先进啊,与清兵“马上得天下”的组兵用兵不可同日而语,这番学习,对中国旧式军队的改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队列操、技战法、新兵器使用一类的技术进步,并不能使一支无脑的军队获得军魂。

诸位知道,中国的兵过去打仗,兵是将统领的,所以有单田芳、刘兰芳《杨家将》与《岳家军》的名段。西方新式军事制度的引进,没有相应的文化与之对接,军队有兵无魂,几千年来“兵归将有、兵随将走”领兵传统非但未有改变,反而得到加强。天津小站的练兵,拿银子的是朝廷,得好处的是北洋集团,最终袁世凯拥兵自重,兵权在握,光绪、孙中山都要借重于他,这下他不免抖起来了,气壮如牛,胆大如魔,竟然要尝一尝当皇帝老儿坐龙椅的滋味。这一切,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成果丧失。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将人民带入了更深的痛苦。事实教训了中国人,学西方列强军事制度,兵强了马壮了,军阀胆子更大了,军阀混战更残酷了,勾心斗角更升级了。军阀政治不铲除,军权私有的制度不废除,国家统一富强断无希望。

蒋介石这位浙江干瘦老头很不地道,是他,举起屠刀背叛革命;也是他,政变得手后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别看蒋委员长到处书写孙中山先生语录送人,仿佛他最忠于孙先生的事业,依旧是总理的学生,要继承总理的遗志,但其实,在观念上、根子上、骨子里,他早已经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抛弃掉了。更要命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为了搞定各地军阀,他开始大作蠢事,有病乱投医,先是吃德国进口的药,以德国的方式改造部队。

大家知道这位蒋公在日本士官学校受过初等军事教育,日本当年是学德国的,他老兄学起来或许方便些。后来,美国在世界上越来越牛,他又照方吃美国的枪药,原封不动地把美国的军事制度搬来,顾问教练请来,实行全盘美化,不可谓不用心,不可谓不真诚。

请问:老蒋统辖的军队内部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占山为王,相互火并的局面改变了没有呢?

请问:桂系、晋系、滇系、马家军、西北军、东北军等地方军阀军队,改造成功了没有呢?

请问:国民党外的老军阀、旧军阀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表面称臣,事实上归顺了没有呢?

请问:国民党内部嫡亲之间,顾祝同系、陈诚系、胡宗南系、宋子文系、蒋经国系,精诚团结了没有呢?

请问:对共产党恨之入骨,必置于死地而后快的蒋公,发动多次围剿的同时,实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剿灭军阀势力的图谋实现了没有用呢?

一个也没有,统统没有,不可能有。

为什么呢?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仅仅就军队本质与管理体制而言,道理很简单——你蒋某人学了所谓“军队国家化”,名义上自任“三军总司令”,但把军队当成自己的私产和御林军,以黄埔军校校长身份封官许愿,私下授受,培植亲信,以至于远近亲疏待遇不同,三六九等各报其怨,如何统领得了三军?

看起来,“军队国家化”这付药并非处处灵验,蒋委员长的“军队国家化”改造没有解决中国历史上的私兵制度问题,相反,把自己逼到了一个海岛上面去养老了。腰板溜直的蒋委员长军人风度其实还不错,但他欠缺胆量、胸怀和气度。

真正拥有这个胆量和气度及其胸怀的是中国共产党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