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之三:标准化:扼住中国经济的喉咙

已丑夏末,本人跟随领导去了一趟俄罗斯,经常去俄罗斯的同事提醒我,对俄罗斯入境通关手续一定要有耐心,中国好像规定每人一般不得超过一分钟,俄罗斯则是每人至少三分钟,排在我前面一共11个人,等我入关,整整花了50分钟,无奈!这就是大俄罗斯的标准,要来俄罗斯就必须适应他的节奏,接受他的标准。

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若干个企业,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从世界范围来看,谁掌握了更多的标准,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现在和未来;谁缺失了标准,谁就没有了话语权,没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世界经济史与现代管理学清晰揭示:一流的国家/企业制定标准,二流的国家/企业开发专利,三流的国家/企业制造产品。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以市场换技术”,忽视实际上就是放弃自主创新,因此中国在专利技术上犹如“小脚女人”,在标准问题上同样也是个“跛脚鸭”,所以近乎被钉死在“贴牌制造”的国际分工上。

今天一提“标准化”,很多人一头雾水,多半是被专业化忽悠了,其实国人对“标准化”并不陌生。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实行“度同衡、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这个标准化为中国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民政府时期,军阀割据,阎锡山在山西修筑窄轨铁路就是搞自己的标准,据山西人说这对后来抗日以及限制日本掠夺山西资源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今天的标准化是工业化的直接产物,国际标准的广泛与深入应用对于国际分工、科技进步与世界经济增长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个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性与日俱减,信息化、个性化与多样化与日俱增的大势之下,西方大国以不断强化的“国际标准”作为一种谋取垄断利益、获取“非价格竞争优势”的战略手段,努力维护他们作为国际标准先行者的利益,这也显示其反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实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