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民营企业往往不仅与家门口的跨国公司无法比拟,即使与国有企业相比,艰难的程度也不一样。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化开始阶段,很少人懂得经营企业,也没有现代企业知识,人们自然会把自己所熟知的成功模式引进企业经营中去。从他们成长经历看,这批企业家自然会
华为由于民营身份和进入的行业领域,所处的境地尤其艰险,可谓是弱者中的弱者,这种情况与当年弱小的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环境何其相似。熟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任正非处于极其不利的竞争环境,自然会采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和发展模式,研究怎样以弱胜强战胜大企业,怎样逐步将企业壮大,怎样激励自己和员工。任正非运用毛泽东思想近似到了极致地步,连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人》都专门撰文进行讨论。
任正非前44年的生活和华为20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弱者转变为强者、以弱胜强的传奇历史剧。华为创业的阶段谈不上有公认的企业文化,当时任正非的思想就是企业文化,就是公司的思想。作为昔日的“学毛标兵”任正非喜欢读《毛泽东选集》,经常琢磨毛泽东理论怎样为华为的市场攻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以及内部运作服务,华为的成长就是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在特殊历史时期和生存环境下的战略战术指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现代企业经营组织是向军事组织学习,毛泽东军事理论中的基本战术在华为都有广泛的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原则体现为“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占领城市”的市场策略,在与外商的“战斗”中华为自身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处于劣势,因此在“敌人”最薄弱的农村和落后省份建立根据地,把主要竞争对手的“兵力”引向其薄弱地区,拉长战线,然后再采取“人海战术”各个击破。
很多企业都采用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但是华为成功了,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有效激励方法和团队精神,采用的是爱国主义、分享企业成果、高工资、全员学习等激励手段,这与很多现代大企业兴起时的情景很相似。任正非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善于把握员工的需求和管理底线,因而能够通过利益共享的方式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毛泽东一生中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游击战、人的意志力能打倒一切和与人斗其乐无穷。他在《战略问题》中,对他的军事思想、军事原则作过这样的阐述:“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战胜敌人根本法则之一。”毛泽东“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运动战原则在华为则体现为著名的“压强原则”:在成功的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要么不做,要做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价格战狙击对手,实现重点突破。
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活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根本思想在于走群众路线,任正非游刃有余地将其运用于华为的管理当中。其核心含义是,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从“市场部集体辞职”、“华为基本法”的大学习,“产品开发反幼稚”的大讨论,高层发起、自上而下、层层推进式的群众运动成了华为变革的招牌模式。“运动”一般以任正非一篇讲话为中心点,接着就是全员的学习和讨论,以及正面人物的宣传,反面人物的警示等等。
这种群众运动确实起到了神奇的功效。员工明白,声势浩大的运动背后,领导讲话的字里行间,都可能预示着某种变化。只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才能跟上形势,顺应公司发展的要求。运动激发了组织活力,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讲作用非常明显,但运动一多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效果大打折扣。领导在上面吆喝,下面紧跟着附和,表面文章也就多了起来。轰轰烈烈的背后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来配合变革,很多在变革中利益受影响的人由此产生怨言,甚至一些人把运动看成了高层的权力游戏。
任正非造就华为,华为成就任正非。任正非身上烙上了毛泽东时代的深深印记。他们这一代人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对理想、抱负狂热追求,充满激情而又不乏理性,似乎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的奋斗、拼搏来达到一种自己向往的理想状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意识表现在外就是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进、挑战困难的激情,以及渗入骨髓的忧患意识。他们这一代人是天生的苦行僧,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从中国历史来看,在特定时期内,任正非所构造的个人力量、英雄主义、号召力、凝聚力或许比公司的股权约束、董事会民主决策等手段更有效。因为大多数公司客观上仍然信奉个人能力,这种惯性思维远远大于公司高管和员工对民主程序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