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父母依然坚持让7个孩子都读书,没有让他们放弃学业帮助支撑家庭。父亲一直勉励任正非好好学习,养成了他淡泊名利、崇尚知识的性格。任正非的父母是处于当时社会底层的学校教员,无法给予他财富和事业上的帮助。他们留给儿子的是对知识的热爱,以及为人父母的舔犊之情。
贵州地处高原,经济欠发达,尤其山区俗称“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大跃进”运动开始后由于农村大办公共食堂,高征购,使得粮食极其紧张。1960年贵州已出现严重的饥荒现象,省委却向上汇报:全省食堂办得好和比较好的占总数80%,被誉为“红旗省”,要求全国学贵州“一律照此办理”。1961年,贵州这个大办食堂的红旗省不得不实行包产到户,城乡面貌才得以缓解。
饥荒给上高中的任正非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饥饿,每天饥肠辘辘无心读书,理想就是能吃一个白面馒头。虽然为饥饿所折磨,作为老大的任正非不敢随便动家里的存粮,因为他知道父母也一起挨饿,而且还要留给弟妹们吃。高考前的三个月,母亲每天早晨额外给他一个小玉米饼,支撑他考上了大学。
为生存所迫,全家人想方设法寻找食物,种南瓜,采野果,煮菜根,实行严格的分餐制,同舟共济度过难关。任正非认为正是父母的无私才保证了所有子女能够生存下来。他说:“我的不自私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历经磨难,1963年任正非终于依靠自己的勤奋和父母的鼓励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但这样家里的经济状况就更加捉襟见肘,弟妹的处境会更加艰难。母亲竭尽全力为儿子准备了两件衬衣和一条拼接起来的被单,陪伴他度过了五年难忘的大学生活。
这样一个清贫的教师家庭对任正非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贫穷是老师,它教会人如何去获得生存。中国许许多多的成功者都有过贫穷的经历,因此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往往就是他们创业时期的爆发力所在,贫穷也因此被称为成功者的“财富”。
任正非认为出身贫寒并不羞耻,他认为华为要多招收出身贫寒的学生,他们吃苦耐劳,在工作中更加能够经得起挫折和磨难,并捐款设立了寒门学子基金以资助贫困学生。他自己一直保留着节约的传统,个人生活很简朴,吃饭时注意不浪费。多年里任正非一直开着10万元买的二手标致车,直到2000年才出于安全考虑换成了宝马,但坚持自己开车不配司机。上行下效,华为的高管开的车也并不奢华。
华为内部流传过一个关于车的故事,某年任正非去巡视新疆办事处,主任不知就里地刻意租用豪华轿车来迎接老总,结果被臭骂一顿。任正非指着那位主任的鼻子说:“你只要派司机来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亲自来迎接?现在你应该待的地方是客户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