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去哪我就去哪”(10)

可以理解,宋子文认为航空线会更为有效。他在1月31日给罗斯福的信中不容置疑地指出:“堪称奇迹的是”,有条路线“就近在眼前,很是方便”。这是条“飞越相对平坦区域”、仅有700英里长的航线,连接印度东北阿萨姆邦以北的萨迪亚和中国昆明。他没有提到这两点之间耸立着的喜马拉雅山,这座山使这条航线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线。他估计100架DC-3运输机每月可以向中国运送1.2万吨物资。物资的输入港是加尔各答,一条铁路线从那里通向北部的阿萨姆邦。哈里曼在一封说明信中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不过出于慎重,他提到了那里的高山。提出该请求仅仅九天,对各类仅仅属于后勤问题抱有十足信心的“能干”精神的总统就向蒋介石“明确答应……通过印度向中国的供应线可以通过空中维持”。随之而来的是机场、飞机、地勤人员、燃料以及在世界之巅开辟空中货运线所需的各类保障问题,而这在史迪威离开之前都纳入他的使命范围之内。他认为这是必需的:“事态发展使得所有相关人员都意识到了缅甸的至关重要性。我们必须马上启动这条航线,同时在边远地带建造一条公路。”

从此这条从印度到中国的“边远地带的公路”跟史迪威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人说这是史迪威的杰作,也有人谴责这是他做的蠢事。此事最初是由中方在1942年1月提出,那时距离考虑由他完成该使命还有两周,距离他被正式任命还有三周。中方甚至在日军穿过缅甸边界前就预计缅甸南部可能失陷,因此正式请求用租借物资修建一条公路,公路从阿萨姆邦的利多穿过缅甸北部的高山、森林和河流,在中国的龙陵跟滇缅公路连接。这条道路过去从来没有车辆通过,工程甚至比那条航线还要充满艰难。委员长认为这条公路可以在五个月内建成;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的军官在对各种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后预计,建成这条路要花两年半。陆军计划处建议将它列入“紧急军事需要”。因此在史迪威抵达中国或者缅甸之前,所有与援华相关的人员均已批准此项工程,这包括陆军部和总统,宋子文和中国国防物资公司,主管租借物资的劳其林·居里,自然还有委员长;委员长在2月访问印度时亲自获得了印度政府的批准。

史迪威在离开前回到卡梅尔跟家人过了四天,这期间他并没有表露过他对放弃作战指挥而可能感到的失望。他似乎很高兴能够打日本并帮助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他曾在他明白的情况下所了解的。现在他的使命已经跟他所期望的是一致的了:使中国士兵能够有效作战。除了有35名军官和五名征募士兵将陪同他一同飞往中国外,陆军部还派遣了400名技术人员和教官乘船前往,以帮助训练中国人如何使用美国装备和战术。

史迪威的下属既包括“中国帮”,也包括第三军的军官。具有中国经历的多恩上校仍然是他的副官和主要助手。曾担任语言教官、其在“帕奈”号舰上的命运曾经引起很多担忧的弗兰克·罗伯茨现在是情报处的中国负责人,他作为情报官再次加入史迪威的队伍。招募的人员还包括从前的两位语言教官威勒德·怀曼(Willard Wyman)上校和黑登·波特纳(Haydon Boatner)上校,他们曾经在第十五步兵团服役过;此外还包括迪克·扬(Dick Young)上尉,他是位在夏威夷出生的中国人。马克斯维尔·泰勒正急切地想把他的日语派上用场,而史迪威也正急着想要他,但是他的名字最后被马歇尔从名单上划掉,因为马歇尔想派他去欧洲。史迪威借用约翰·培登·戴维斯(John Paton Davies)担任他的政治军官;史迪威1938年在汉口跟他认识,他当时是使馆人员。戴维斯出生于四川,父母是传教士;他很有学识,聪明,会讲中文,而且擅长撰写详尽的报告。到蒋介石那里去的这个使团并不是一群一团和气的无知之辈。其余的人主要来自奥德堡的第三军,步兵长官是富兰克林·塞伯特(Franklin Sibert)准将,担任参谋长的是赫恩(Hearn)准将,他绰号“大个子汤姆”,是个动作迟缓的南方高个子,做事稳健但没有什么灵气。

史迪威在离开的前一天遇见了两个对他这次使命有决定性影响的两个人。他结识的第一个人是距离他很远的陈纳德,他是这个战区的出色战士和鼓动者。马歇尔在跟蒋介石商谈重新把美国航空志愿队纳入美军一事时,曾经答应蒋介石让陈纳德担任驻华空军总司令。但根据随后制定的中缅印战区空军战略计划的指挥结构,陈纳德的飞虎队要纳入筹建中的以中国为基地的空军中。宋子文对这种变动表示同意,不过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在后来造成麻烦,这次的麻烦是他没有事先告诉蒋介石。陈纳德对这种违反承诺的做法大声抗议,不过他真正不满的是在任命为其上司的克莱登·比斯尔(Clayton Lawrence Bissell)上校手下工作,因为他们两人之间有积怨。所有的人都参与了这场争执:史汀生“深表关切”,史迪威被派去解决问题,居里为陈纳德说话,而跟普通军官一样厌恶陈纳德并视他为异类的空军司令哈普·阿诺德将军则“勃然大怒”。尽管阿诺德将军绰号“快乐”而且他慈眉善目是出了名的,但是他也会发脾气,有时甚至会把满满的墨水瓶扔掉。作为这个战区的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坚持比斯尔要居于陈纳德之上,而且阿诺德也是这样命令的。就纪律而言,这次事件让陈纳德在史迪威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了很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