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执法(8)

而更多的时候,江天养的报道是一些负面新闻。因为《中国法制观察周报》在很多省份都设立有记者站,这些记者站往往因为发行或是广告得依靠所在省份的原因,而不太愿意揭当地的黑。所以报社特地让江天养和另外一名快要退休的老记者组成了深度报道组,在地方记者站不便出手的时候突发奇兵,有时甚至要绕开地方站去进行一些舆论监督和报道。就拿前一天在L市暗访交警选择性执法这件事来说,如果让那边的记者站去做,恐怕这条新闻又要石沉大海了。

也许正是因为江天养他们所做的工作在报社里属于重量级的地位,所以总编辑周浩然曾经不止一次地当面告诉过他和那名老记者:“你们开车在大街上,如果遇到了交通事故,除非是你们撞了人或者是被别人撞了,否则你们绝对不用停车。你们不是跑热线的小记者,你们是有着特殊使命的,是我的撒手锏!”

每当听到周浩然的这段话,江天养都会在他那副标志性的微笑后面看到一句潜台词:“我不白养你们,关键时刻你们得能顶上去,得拿回真东西,要是出了差错我随时可以开了你们。”

电视画面下方一直滚动着天气预报的字幕,根据那上面的显示,一场大雪正从西北部缓慢地向北京袭来。

“前几天你们国际部是怎么说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来着?说是挽救全球气候变暖的唯一机会、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无法逆转,对不?”江天养冲办公桌对面的国际部记者薄波说。

“对,我们的稿子是这么写的。”薄波正在写稿子,听见江天养的问话抬起头来,“我们报道的稿子上说气候变暖已经开始威胁到每一个人,50年之后我们都将成为气候难民了。”

“50年之后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我知道的是整个北半球都在下雪!”江天养说完向墙上的电视努了一下嘴。

薄波也抬起头看了一眼电视,随后把自己正在赶写的稿子通过编辑平台给江天养发了过来:“你看看我现在写的什么稿子。”

江天养看那标题却是:“气候变暖正威胁我国大部地区。”他不由扑哧一下笑了,“哪里发来的稿子?”

“新华社下午发的,咱们报纸明天生活版面的主打标题。”

“要是让我当编辑天天编这种新闻稿子,那我上班的心情肯定比上坟还要沉重!”江天养无奈地摇了摇头,“当全北京市民在风雪中看到这个标题时不骂你才怪呢!”

“明天谁挨骂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你要再不下楼去接待室和L市那个交警支队姓吴的副支队长见面,你就快挨骂了。周主编的同学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我刚才在他办公室签字的时候他还在接那同学的电话呢。”不知道什么时候,白小宁已经站在了江天养的身后。

在报社里,白小宁是专门与江天养合作的直属编辑,这个来自辽宁某报社的美女有着“四禁编辑”的美誉。在她到《中国法制观察周报》社以前,先后有四名分别来自不同媒体的同仁被分派到国内部担任深度报道的编辑,但都由于无法适应《中国法制观察周报》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紧张的氛围而先后以不同的理由辞职走人。

白小宁刚上任的时候,国内部的主任闫刚曾经一度对她不抱任何幻想,甚至还安排报社的人力资源部赶紧继续寻找新人,以接替随时可能因为受不了压力而离职的白小宁。毕竟,白小宁那弱不禁风的身材和娇柔的动作,在任何人看来都会为她捏一把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