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6)

连驯良的晋阳住民都会叛变,由此可以推测对方阵营之内的情形亦相差无几。韩氏和魏氏原本就是被迫出兵的,根本没有忠心可言……这不是可乘之隙吗?做此判断的赵襄子,立刻派遣张孟谈,暗中向韩氏、魏氏进行说服工作。

“倘若赵氏被灭,将呈现知氏一门独大之局面。到时候,韩氏和魏氏的下场一定和我们赵氏一样。我们三氏只有合力对抗知氏,才能共存共荣啊!”

这是极其明显的道理。

知氏势力自非其余两氏所能对抗。而韩、魏二氏亦很清楚赵氏被灭后,接着轮到的将是自己。

“我们合力就能打赢知氏吗?”韩康子问道。

问题就在这一点上。三氏合力击倒知氏,就不会再有被迫割让领地之虞,因此,共存共荣是可能的事情,至少情形会比现在好。而这一切,都以讨伐知氏之胜算如何为前提。

“只要贵氏肯合力,我们一定能打赢的!”赵氏使者张孟谈以肯定语气说。

“准备用怎样的作战方式呢?”

“准备利用水!贵氏军队布阵的领域内,不是有汾河大堰吗?”

拦住汾河之水,使之流入晋阳城内之事,都在这个大堰操作。

“你的意思是,停止对晋阳灌水,好让赵氏军喘一口气?……光做到这一点,哪里能打倒知氏呢?”韩康子摇了摇头。

赵氏军民由于受灌水之苦,所以战力低落许多。

请停止灌水,好让我们恢复战力——韩康子认为赵氏要求的是这一点。

赵氏恢复战力,而后再与韩、魏两氏合力,如此就能打倒势力强大的知氏?——韩康子摇头的原因是不认为事情如此简单。

“知氏实力比想象还要大得多。赵氏战力稍微恢复,也还是无济于事的,除非有办法削减知氏军力……”

韩康子站起来。这个动作表示无法接受赵氏之提案。张孟谈赶紧对他说:“请等一下。我正要说削减知氏军力的方法呀!”

“是什么样的方法?”韩康子面露讶异之色。

“这个方法是,将韩氏管辖区内的大堰之水,转个方向,向知氏军阵地大量放出……”张孟谈道。

“什么?”韩康子不觉错愕地叫了一声。

这的确是奇策。

大堰是蓄水量巨大的水潭,水门设在面对晋阳城的方向。利用这个水潭对晋阳进行灌水作战,当然极其方便。但从相反方向放水,会遭灌水的是知氏阵地。只是,这一边并无水门。但堰水并不是要有水门才会流出,破坏堰堤也会使水决堤溢出。

在韩氏军队管辖领域内的大堰,知氏当然派有警备士兵。不过只是小型部队,随时可以加以突袭,使之全灭。这件事的胜算很大,甚至可谓有绝对的把握。

“我们就这样干吧!”韩康子大大点了一下头。

赵氏另外也派密使到魏氏阵营。魏桓子满口答应参加此一阴谋。

堰堤被破坏,被拦住的汾河之水以万马奔腾之势冲进知氏阵地。

韩、魏两氏军队同时由左右双方发动突袭。

由于做梦都未想到会有此事,知氏阵营顿时陷入极大混乱。

这时候,正面晋阳城城门大开处,赵氏军队以猛虎扑羊之势攻打过来。

在这之前,赵襄子将隐匿粮食全数分给全军将兵。

“城内粮食至此告罄!我们今后只有在城外觅食了!”

他于是对吃饱了的军队发下出击命令。

胜败在顷刻后揭晓。

结果,知氏军队一败涂地。原本不可一世的知伯不但被俘,后来甚至被斩。

灭亡的是四氏中势力最强大的知氏。

其余赵、韩、魏三氏将知氏领地瓜分为三,分别并吞,势力因而愈趋强大。由于三者势力均衡,共存局面达两百年。

比起这三卿的如日中天,晋王室反而在摇摇欲坠状态之下,随着三名重臣羽翼愈丰,为主的晋相对地弱化,三卿不但没有觐见之事,晋公反而得定期轮流向三卿问好。

晋王室之直辖领地只剩宗庙所在地的曲沃及首都绛。到静公二年(公元前376年),晋王室更被三卿攻灭,仅剩的领地也被瓜分。

由于名义上的天下之主周王室已承认赵、韩、魏三氏为诸侯,所以,这三名晋国重臣,遂可以对等之诸侯身份攻灭旧主晋了。

水攻晋阳城之战(公元前453年)代表春秋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揭开战国时代的序幕。

这已是家系不管用、一切以实力为本位的时代。面子已扫地,人们重视的是里子。

中国思想于这个时代开花。被称为诸子百家的中国学术思想,于战国时代跃登舞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