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7)

尼克:确实如此。但我现在认为设定目标是一种零和游戏。它迫使人们和其他单位中的同行竞争,而每个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单位成为行业翘楚。任何一个银行的“顶梁柱”不仅在自己的单位里拥有大权,在其他银行的同行中也颇具影响力。他们很可能为更好的条件而跳槽。对单位的忠诚毫无价值。这种“啄食顺序”渗透于单位的每一层。所以,在商界,每个人都使出吃奶的力气赚钱。为单位赚取利益的人显然就是“顶梁柱”了。这无形中降低了那些为交易提供支持服务的人员的地位。虽然他们的角色也很重要,但交易人的高薪是他们望尘莫及的。所有金融丑闻都与完成、超越目标的欲望和支持工作的缺陷有关——巴尔的摩的联合爱尔兰银行与其下属的全优银行的金融丑闻可证,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金融丑闻亦可证。银行多收费的小丑闻时有发生,其原因就是支持工作不仅不产生利润还要增加支出,因此银行不太关注这些工作。它们能轻松应对这些小丑闻带来的损失,因为他们通过以钱生钱的交易,每年可以赚取数十亿英镑。

最近,一家爱尔兰银行被曝在外汇兑换中多收费,总额达三千万。他们必须向中央银行付相同数额的商誉押金。你或许会认为这对银行是个不小的打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消两天,他们就赚了六千万,想想之前的那点损失,不过是把钱换个口袋放放。这样贪婪的商业环境带来很多的问题。为了获得一定的地位,人人都拼命赚钱。他们的自尊与有形的物质成功挂钩。那时,我的个性也是如此。

伊凡:感觉自己有能力、有成就,就会自我感觉良好。

尼克:一点儿不错。

伊凡:但那并不是说你必须把自己看得很高大,很了不起。

尼克:找个合适的词吧——“能力”。我想向更多的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我可不愿意“内秀”。或许这样有点自我,但我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一直以为,我可以比他人更好或更容易地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能做”对我来说还不够,我要做到最好。

伊凡:你是否曾经觉得即使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做得足够好?比如说,相对于你母亲的要求而言?

尼克:不。11岁之前,我无可挑剔,我就是最好的。那时候,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评判标准将我置于班级前列,我总是遥遥领先。当时的评分标准比较宽泛,不能清晰地拉开档次。金融市场又让我进入了能与人一决高低的环境,于是想做“领头羊”的欲望卷土重来。

伊凡:所以你永远不会满足于“能做”?

尼克:如果满足了,我的人生就会大不一样。小时候在班级名列前茅,母亲已经认为我很能干了。我把这种能干的感觉一直带到卡兹、摩根斯坦利和巴林银行。我一直是最聪明员工之一,一直积极进取。那是充满竞争的环境,每个人都高度关注着自己的竞争对手,我渴望在其中脱颖而出。但是,想拿第一的欲望是不切实际的,要知道上千号人在争,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愿以偿。

伊凡:那是毫无疑问的。随着你儿子的成长,这点将对你具有更大的意义。在学校中,每个孩子各有所长。只盯着语文、数学等几门课的分数来评判学生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有些人会在一些非同寻常的领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取得成功。那些在校时被认为是笨蛋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植物培育或航天领域的大奇才。个人的才华往往在既定的课程之外展现。

尼克:

我所认识的一些成功人士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在学业上却并不如意。我想这里面有个心态的转变。我成长在七十年代中后期,母亲为我设立的争当第一的目标过于高远。现在,父母为子女定的目标更加现实,他们认为过去的那些目标太宏大,是否能实现无关紧要。或许,我们这一代是真正见识过那些目标,并在生活中亲历目标幻灭的最后一代了。我看到人们的心态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朋友们都有小孩;我姐姐也有小孩。我有继子和亲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在校表现良好,但是没有像我母亲那样向孩子施压。望子成龙的方式一代更比一代缓和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