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21日:珠峰不眠夜

2005年5月21日

心灵驿动:今天登顶的另外一支外国登山队中有一名队员失踪了,这对于在激动中的我们来说,又平添了几分担忧。

毫无疑问,明天将进行万众瞩目的中国2005珠峰登顶测量。今天,整个珠峰地区,从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到海拔8300米营地,所有的人几乎都没有合眼。

今天下午,登山指挥部宣布,二十四名登顶队员都已经顺利到达海拔8300米登顶突击营地,并在这里进行短暂的休息。这个营地距离峰顶约二公里,正常耗时约八个小时。按照登山的惯例,登顶队员将在22日凌晨从海拔8300米营地出发。因为要及时发出新闻,出发时间是媒体最关注的。同时,只有出发时间明确了,才能据此估算出大致登顶时间。

随着夜幕的降临,大家越发焦急起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后方报道组的领导胡国华和编辑王化强、张亚然、赵九骁,主持人杜雨亭、王宁、庞莹也在紧张工作,设计了三套直播方案。晚上9点多,传来最新消息,队员们将在凌晨一点出发。那么这就意味着将在早晨八点左右登顶。我马上打电话和后方的编辑商量,大家一致决定采用第三套直播方案,即直播结束时间为8:30。然而没过半小时,登山指挥部那边又通知,出发时间推迟到凌晨两点,又是一阵紧急磋商,我们不得不对第二套方案进行了修改。到了10:30,指挥部那边再次传来消息,由于明天下午峰顶可能有大风,不利于队员安全下撤,因此,出发时间仍为凌晨一点。和后方沟通后,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出发时间如此一波三折,那么还可能存在变数,所以三套直播方案都不能放弃,22日早6:00再最后确定采用哪一套直播方案。

等到我准备好早晨《新闻和报纸摘要》的新闻稿,已经到了午夜时分,帐篷里的温度已经接近零摄氏度。我搓着手跺着脚走出帐篷,发现以往漆黑一片的大本营,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国营地的帐篷里都透出微弱的灯光,不时有拿着手电筒或者带着头灯的人们走来走去。所有的发电机都在轰鸣着连夜工作。这个夜晚显得格外的紧张而焦灼。

帐篷里,为了保持体温,大家不得不钻进睡袋继续工作,一眼望过去,就像一条条弯曲的虫子。为了保持清醒,大家开始喝水提神。因为天气太冷,喝了水很快就会想上厕所,而帐篷外的寒风会让人迅速变得清醒冷静。

1:00,1:15,1:30,1:45……到了2:00,依然没有登顶队员出发的消息。所有的人都再次紧张起来,不知出现了什么变故。我们拿着对讲机连续呼叫有关负责人,然而一点回音也没有。焦急之下,新华社的张景勇从睡袋里一跃而出,穿上羽绒衣裤,决定到三百米远的登山指挥部去看一下情况。幸好那边也有一名同志来这边传递消息,两个人在中途碰上。大家这才得知,海拔8300米突击营地狂风大作,吹得满天飞雪,以致于连路都看不清,根本无法出发。而此时中国科学院在2:00放出的高空探测气球显示峰顶风力为八到九级,属于非安全天气。

直到凌晨3:30,指挥部终于传来消息,风力减小,登顶队员开始向峰顶出发。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一条条弯曲的“虫子”终于平躺下来休息一会儿。一个多小时后,新一轮的新闻高潮将再次开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