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非正常诞生与早期成长中的痛苦(1)

一八七一年至一八九一年

正是由于它的非正常诞生以及一七八九年大革命后的动荡年代留给它的派系纷争之类因素,第三共和国似乎注定是短命和命途多舛的。它的诞生本来就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在选择接替垮台的拿破仑第三帝国的新政体的表决中,大多数议员宁愿接受一个君主政体。它的寿命如此长久--比路易十六被推翻以后任何其他形式的政权存在的时间都长--更是近乎奇迹,因为,得到诸如教会、军队以及那些长期大权( 包括司法权 )在握的官僚之类强势群体支持的上层社会的大多数人所反对的正是它的存在,他们为了破坏并推翻它而长期奋斗着。

第三共和国的出现纯属偶然。在遭受了被普鲁士迅速而屈辱地击败的灾难之后,一八七一年选出的国民议会并不想要一个共和国。将近三分之二的议员--六百五十位议员中的四百位左右--是保王党人。但是,在由谁来做国王的问题上他们却无法达成一致。一些人赞成波旁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尚博尔伯爵;另一些人赞成奥尔良派的王位觊觎者巴黎伯爵。还有少数人则希望另一位波拿巴复辟。

“只有一个王位,坐不了三个人。”临时共和国总统阿道夫·梯也尔在一八七三年对国民议会这样说。曾在奥尔良派的路易-菲力普国王手下当过首相的梯也尔刚刚勉强地被争取到共和派一边。他后来说:“共和国使我们分裂的可能性变得最小。”他因而指出了共和国消极妥协的特性这一终生困扰着它的弱点。它无力争取整个国家的支持并将其团结起来。

自从一七九二年路易十六最终被废黜、被逮捕、被审判并被送上断头台以来,法国几乎尝试了每一种可以想得出来的政体形式:一个以罗伯斯庇尔的恐怖为其鼎盛期的短命的共和国,一七九五年被一个在督政府领导下的立宪共和国延续至一七九九年拿破仑·波拿巴接任第一执政官;一八○四年至一八一四年的拿破仑帝国;一八一四年至一八三○年( 除了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的“百日”之外 )在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统治下的波旁王朝复辟;一八三○年至一八四八年路易-菲力普统治下的奥尔良派“资产阶级君主制”;一八四八年至一八五二年的第二共和国;然后是路易·拿破仑统治下的拿破仑第二帝国。路易·拿破仑是第二共和国的首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当选总统,一八五一年他已拥有独裁的权力并于第二年称帝。一八七○年,他和他的帝国随着法国被普鲁士压倒性地打败而轰然倒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