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 灾区志愿者

5月19日的那天,认识了一个在绵竹参加抗震救灾的广州空军某部一军官,他开车送润物小雨和广州的几个记者去德阳市区找地方发稿。在路上几个人很自然地聊起了关于地震的一些事情。润物小雨问他,地震发生以后什么人、什么事情最让他印象深刻。这位军官说,是志愿者。

在军官看来,连续几个晚上不睡觉抗震救灾,是军人职责之所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可是,对于普通志愿者来说,他们做了很多,没有谁要求他们去做得事情。军官说,志愿者是伟大的,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从这个故事开始,想说说这群“伟大的人”。

(小标题)  关于我所在的志愿者队伍:深圳青年义工突击队

出发的那天早上8点,润物小雨和深圳青年义工突击队的其他队员一起统一体检,确认身体没有问题之后,再赶赴四川灾区。集中点到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名册上的每一个人,开始和他们沟通,开始知道他们的故事,开始慢慢了解所在的这支队伍。和部队官兵、医疗卫生队以及其他救援队伍不同,这是一支在不到3天时间里通过公开征集、最后筛选而临时组建的队伍。出发之前,深圳团市委在公开媒体上发布了征求入川援助志愿者的公告,2天时间内收到了200份申请。

义工具有志愿服务的性质,所有志愿者都有本职工作,因此团市委要求志愿者所属单位同意其入川开展志愿服务。团市委的工作人员告诉润物小雨,报名时不少志愿者就表示,如果单位不同意,即使辞职也要参加突击队。

17名队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有警察,有老师,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人,是在深圳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五星级义工,如高正荣等。虽然队员之间大多彼此陌生,加入义工突击队之前甚至完全没有任何了解。但是,深圳青年义工突击队队员们有很多共同点: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利用业余时间多年从事义工工作,都具有多年心理辅导实践经验。

这支队伍的服务对象和入川援助的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针对地震灾害中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青少年,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因此,包括工作地点、服务时间等,这支队伍的工作计划,完全都是依据这一服务对象和工作任务确定了。

(小标题)关于志愿者的组织有序

512四川地震发生以后,四川省有关部门两度发出通告,主题基本都是号召志愿者不要盲目入川。由此,志愿者是否组织有序,是否“好心办了坏事”,“好心增加了当地负担”,成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润物小雨所在的队伍是组织有序的。“帮忙不添乱”,从接触到这支队伍的一开始组织者就一直在强调这五个字。他们说,“帮忙不添乱”,首先是不增加灾区的负担,其次就是要确保自身安全。从一个小细节上,可以看出来为了做到“帮忙不添乱”,组织这次活动的组织者确实做了特别周密的准备工作:在为每个队员准备的个人物资中,除睡袋、背囊、食品、药品等基本物资外,还包括辣椒酱、维生素片和一次性纸内裤。

其他的志愿者基本也是组织有序的。当地的各个救灾指挥部,都有统一的志愿者报名处,由指挥部通过广播的形式对志愿者资源进行统一调度。这种调度,有时是一种默契,比如说,只要解放军开始做饭,就会有人帮忙洗菜,淘米;只要看见有外地志愿者开始搭建营地,就有当地志愿者过来帮忙……所有这些,不需要任何号令。

盲目的志愿者的确存在。预报有余震风吹雨打的那个夜晚,一个小姑娘来到润物小雨的营地附近。她说她是志愿者,为她遮风挡雨的只有在两个小树之间搭起的一个简易帐篷,她不敢独自去上洗手间,也没有带什么粮食。看着她的小帐篷在风雨中飘摇,大家都在说,不知道她能做什么。

尽管如此,润物小雨没有减少丝毫对“志愿者”这群人的敬仰,对于他们精神的伟大,不会有丝毫的质疑。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默默无闻地做了很多非常琐碎的事情,洗菜、打扫垃圾、搭帐篷,光荣榜上,也许永远不会有他们的名字,但谁敢说,这些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为灾区作了点点滴滴的这些人,配不上“英雄”的名头。

至于质疑志愿者行为的人们,润物小雨想说,不要对于他们太苛求,不要要求他们做得100%的完美,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他们已经做得够多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