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渔樵闲话

事情的发生,竟只因一次“天气预报”。

大唐贞观十三年,正是唐朝太宗皇帝的执政时期。这一天,在长安郊区的一个小酒馆里,坐着两个吃酒的人,一个是樵夫,一个是渔夫。按书中的原文来讲,他们可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大概是大唐文化水平甚高,这两人肚子里的墨水应该不少。酒足饭饱后,这两人各提一瓶二锅头,晃晃悠悠地走在泾河岸边,大概是酒精作用吧,两人的话就特别多,而且还是一套一套的——

渔夫先开了口:“我想那争名的,因名丧体;夺利的,为利亡身;受爵的,抱虎而眠;承恩的,袖蛇而去。算起来,还不如我们水秀山青,逍遥自在,甘淡薄,随缘而过。”樵夫纯属没事找事,来了一句:“说得有理。但只是你那水秀,不如我的山青。”渔夫当然不干,于是说道:“你山青不如我的水秀。”

争执就围绕着这个无聊的话题而展开了,原文用了两千三百余字,无非是“山水之争”而已,两人争到最后,渔夫抛出了狠话:“老兄,你可要保重哦,上山仔细看虎。假若有些凶险,正是明日街头少故人!”樵夫听了勃然大怒,这个家伙是在咒我啊!于是针锋相对:“你他妈的真不是东西,就是好朋友也替得生死,你怎么咒我?我若遇虎遭害,你必遇浪翻江!”“渔人翻船”和“樵子逢虎”是一个档次上的凶险,可渔夫就是不生气,不但不生气,还故意气那樵夫:“老兄,我可是永世也不会翻江的,呵呵!”

俗话说天有不测之风云,水上的营生极其凶险,这个渔夫怎么就可以保得无事呢?于是在樵夫的一再询问之下,渔夫说出了一个大秘密:

你是不晓得。这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一个卖卦的先生。我每日送他一尾金色鲤,他就与我袖传一课,依方位,百下百着。今日我又去买卦,他教我在泾河湾头东边下网,西岸抛钓,定获满载鱼虾而归。

有时候我还真是蛮羡慕渔夫这个职业的,但凡在神话传说中,有奇遇的小人物都是渔夫——比如《 一千零一夜 》中的渔夫,先是捞到铜瓶,后又捞到四色鱼……好像什么好事都被他赶上了,真真叫人口水得紧。而《 西游记 》中的这个渔夫,竟也有此奇遇,寻着了一个“气象台”加“定位仪”,每日里按预报下网,哪里有不满载而归的?

不过这个秘密好听,奈何中国人的耳朵是无处不在的,正所谓岸上说话,草里有人。渔夫这番“百下百中”的言论,竟被这泾河巡逻队里的一个夜叉听到了,夜叉感觉到事情重大,于是立刻回到龙宫报告泾河龙王。说到这里可要插一句嘴,“泾河龙王”的这个“王”字,其实和太平天国后期,要翻字典来封的“王”字差不多少,真个“多如过江之鲫”:东海有龙王,西海有龙王,南海北海都有龙王,怕是地中海、波罗的海中也有龙王,碧波潭中有龙王,洞庭湖中也有龙王,不知道尼斯湖那主会不会也是龙王,就连乌鸡国的一口小井里,也有个井龙王……可见无论是咸水淡水,哪怕只有一洗脸盆大小的水,都会有条龙在这里办公,可见这“龙王”一职,实在不值钱得很。

这夜叉一进龙宫,大概是想捞点儿功劳,于是就把情况扩大化了:“臣巡水去到河边,只听得两个渔樵攀话。相别时,言语甚是利害。那渔翁说,长安城里西门街上,有个卖卦先生,算得最准。他每日送他鲤鱼一尾,他就袖传一课,教他百下百着。若依此等算准,却不将水族尽情打了?何以壮观水府,何以跃浪翻波辅助大王威力?”这泾河龙王看来是个急脾气,一撸袖子就要动手,原文描写得很搞笑:“龙王甚怒,急提了剑就要上长安城,诛灭这卖卦的。”

这种黑社会老大般的砍人精神显然是不符合“龙王”的尊贵身份的,于是左右文武一起出手才把它拦住,有军师奏道:“大王且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必有雨助,恐惊了长安黎庶,上天见责。大王隐显莫测,变化无方,但只变一秀士,到长安城内,访问一番。果有此辈,容加诛灭不迟;若无此辈,可不是妄害他人也?”泾河龙王一想也对,于是就变化成一个社会白领人士,独自一人先上长安城考察去也!

说到底,这个算卦先生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星象预测家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袁天罡的事迹大家多少都了解一些,像《 六壬课 》、《 推背图 》、《 称骨歌 》这些算命预言史上的高级教材可都是他的作品。早在大唐贞观初年的时候,袁天罡的相术预测就已经名扬天下,李世民对其术数之精奇亦大为称赞,并问:“古有君平( 汉朝严君平,术数大师 ),今朕得卿,何如?”袁天罡回答说严君平是生不逢时,臣要比他强得多!按史料记载,他所预测之事是无不准确的。而他的叔父袁守诚显然也是预测神准的高人,由于求卜问卦的人实在太多,于是他在长安大街西门开了一个“预测研究工作室”( 原?为只是个摊子 ),规模还不算小:有门面有招牌,内部装修还不错,还有助理人员( 童子 ),可见大算命家和路边摆摊的到底有所不同。

龙王由于是存心来踢场子的,所以给袁守诚出了一道难题:“龙王曰:‘请卜天上阴晴事如何。’先生即袖传一课,断曰:‘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龙王曰:‘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笑曰:‘此言不可做戏。如是明日有雨,依你断的时辰数目,我送课金五十两奉谢。若无雨,或不按时辰数目,我与你实说,定要打坏你的门面,扯碎你的招牌,即时赶出长安,不许在此惑众!’先生欣然而答:‘这个一定任你。请了,请了,明朝雨后来会。’”

泾河龙王笑了,笑得前仰后合,因为行云布雨,原本就是龙王的本行,有雨无雨,自然是本地龙王说了算——虽然有时候玉皇大帝也会来一道“明日下雪”的旨意,如果天庭想组织神仙们集体赏雪的话……当然,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几乎为零。泾河龙王这回可是稳操胜算了,于是他摩拳擦掌,单等明日砸场子。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很蹊跷了,正当龙王得意之时,半空里突然跳下来了个金衣力士,手里拿着玉帝的敕旨。当龙王拆开圣旨时,赫然发现上面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而旨意上时辰数目,竟和袁守诚所预言的完全一致,这可把泾河龙王给吓了个不轻,想去砸人家的店怕是不可能了!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人出馊主意,但更可怕的是,往往没主意的人就会死死抓住这根“要命的稻草”:“鲥军师奏云:‘大王放心。要赢他有何难处?臣有小计,管教灭那厮的口嘴。’龙王问计,军师道:‘行雨差了时辰,少些点数,就是那厮断卦不准,怕不赢他?那时捽碎招牌,赶他跑路,果何难也?’龙王依他所奏,果不担忧。”

说到鲥军师,不由得食指大动——广东有句话:“春鳊,秋鲤,夏三黎”,三黎即鲥鱼,是我国名贵鱼类之首,亦为长江三鲜之首。这种鱼极其娇嫩,出水即亡,因此吃它手脚要快,晚一点儿也就不新鲜了,就连吃法也是与众不同,要连鱼鳞一起蒸,因为它的鳞下脂肪颇为丰富。只可惜鲥军师的味道不错,但脑袋瓜子却是大错特错,不甚灵光,这个主意可把泾河龙王给害惨了——第二天,风伯、雷公、云童、电母,齐聚在长安城九霄空上,开始高空降雨行动。而泾河龙王则故意拖延了一个时辰,克扣了三寸八点雨数,自以为得计。

到底是黑社会气息不减,这位龙王似乎酷爱一个人单挑——降雨行动刚结束,它就冲进了袁守诚卦铺,不容分说地开始了破坏行动,原文中描写到“这龙王又轮起门板便打”,这个架势只怕相当壮观,颇有市井无赖的风范。龙王一边打砸,一边乱骂,但见那袁守诚只是冷笑,笑得龙王头皮发麻:“我可不怕你,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是谁吗?你就是那泾河里的老龙王,上头的文件精神你也敢改,你还想活吗?在那剐龙台上,恐怕你难免一刀,有力气省省吧!你还在此骂我?”袁守诚这一番话甚是厉害,龙王一下子龙腿打战,不得不服:

龙王见说,心惊胆战,毛骨悚然,急丢了门板,整衣伏礼,向先生跪下道:“先生休怪。前言戏之耳,岂知弄假成真,果然违犯天条,奈何?望先生救我一救!不然,我死也不放你!”

越来越喜欢这位龙王了,莽撞得很却又性情得很:举起门板砸人也是不假思索,丢下门板下跪也是不假思索,看此君行事,当浮一大白也!

袁守诚倒也痛快,竟然也教了一个法子给泾河龙王:“你别急,我是救不了你的,但只是给你指个明路,明天你午时三刻就要到魏征那去领死,如果你要是想活命的话,那么就去向当今的唐太宗皇帝求个救,魏征毕竟是他的臣子,若是皇帝饶你性命的话,魏征就杀不了你,你或许就逃出生天了!”

这魏征大概是个人仙两界通用的执法大队长,天庭指名要他去斩杀泾河龙王,貌似也合情合理,于是老龙王得了救命的锦囊,赶紧驾起云雾,径直进长安皇宫去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