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炸弹男孩”的自杀爆炸者有三个来自利兹。他们的家是一排排英国人称为连体别墅的“政府廉租房”。若不是到处都能够见到的警察和记者,很?有人会注意这些红砖盖成的、在英国太普通的“别墅”。
一个街区角上的小卖店前聚集了不少记者模样的人。一位据说是自杀者之一的叔叔,在张罗着把切好的西瓜送给客人解渴。
几个自称是那个最小的爆炸者同学的小伙子身边围了一大堆记者。其中一个记者在追问:“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你的好朋友吗?”“如果你知道他要去爆炸会去报告警察吗?”
“他很好。我们是朋友,经常一块踢球。”
“他怎么可能告诉我他要去爆炸呢?”
小青年说着说着,本来带有浓重的巴基斯坦口音的英语突然切换成另外?种语言——估计是巴基斯坦老家的话,然后,很诡异地离开了。
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朋友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一连几天,英国的媒体都在报道这几个来自英国本土的恐怖嫌疑人。
报道说,这四名英国嫌犯涉嫌制造了至少五十多人死亡的地铁爆炸案,这可能是西欧首例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伦敦警方7月12日表示,四名嫌犯一同来到伦敦。据报纸报道,他们都带着军用背包,里面装有4.5公斤高性能炸药。
《每日镜报》头条称,这四名土生土长的英国青年都来自普通家庭,喜爱足球和追逐漂亮女孩。但不知是什么?因使他们决定成为自杀式杀手。
利兹市三名嫌犯的邻居们在得知可能是他们身边的年轻人制造了地铁爆炸案时,都感到非常震惊。
来自利兹的22岁嫌犯、刚从体校毕业的沙赫扎德?坦维尔的邻居说:“他是个可爱的男孩,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他非常幽默,总能让你发笑。说他去伦敦制造爆炸案,真的令人难以置信。干这种事不是出于他的本性。”
另一位邻居阿齐?穆哈迈德对《卫报》记者说:“坦维尔曾在快餐店里帮助他父亲做生意。十天前,我和他在公园里打过一次板球,他对政治一点都不感兴趣。”
第二名来?利兹的嫌疑人年仅19岁,他的堂妹对《泰晤士报》记者说:“他经常惹是生非,父母对此非常担心。我不知道都发生了什么,但一年半或两年前,他突然改变了,开始虔诚地信仰宗教。”
据说第三名利兹嫌犯是个30岁的已婚男子,他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妻子的娘家人对《每日邮报》记者说:“最初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认为他不是传统的穆斯林。他不留胡须,不戴帽子。不过,他看起来真的很正派。据我所知,他从没惹过事。他去过几次巴基斯坦,但时间都不长。”
不仅仅是利兹嫌犯的邻居,所有英国人似乎都在嘀咕:爆炸自杀者怎么会就是英?出生的青年呢?
爆炸后不久,英国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一篇文章,标题是:请在地铁里说声“你好”。
英国人是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而在这个崇尚传统、内敛、保守的国度内,人们似乎都把自己紧紧地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乘坐地铁,好像每个人都是文雅、好学,或捧着厚厚的小说,或翻阅报纸——人与人见面相互绝对“不打扰”“不招呼”——即使是在火车上相距三五十厘米对坐几个小时,相互之间一般也是“互不打扰”“不说话”——多数外来人的感觉是浸透在拥挤的人群之间的“冷漠”二字。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共?一个“大熔炉”,英国人之间有何缘分或者怨愤?
“请说声‘你好’。”
大爆炸,似乎让人发现这些沉默之中可能隐藏着的危机……
在伦敦大爆炸两年后,英国的“恐怖警报”似乎并没有消除。
英国军情五处(相当于英国安全局)2007年8月13日午夜通过其网站发表声明宣布,自14日起英国的国家安全警戒级别从“危急”级降至“严峻”级。英国运输部网站公布的信息说,随着警戒级别的降低,旅客可以携带一件手提行李和电子设备登机,但必须严格遵守机场的相关规定。
随身携带的物品中药品只允许旅行所需的处方药(如糖尿病、心脏病药)等;可戴眼镜,但不允许携带眼镜盒;可以携带装博士伦眼镜片的小盒,但不允许携带镜片药水;带婴儿的乘客可以携带奶粉,但只限于飞行当日的量,并要父母当场品尝验证。
希思罗机场的告示这样写道:
所有8月14日以后到希思罗的乘客可以携带一个手提行李,但行李的尺寸限制包括轮子和外兜在内不超过长45厘米、宽35厘米和厚16厘米;所有行李必须通过X光检查;所有液体(包括护发啫喱在内)、牙膏等都不得携带;手提的电子设备必须通过安检;轮椅、手推车等必须通过严格检查。
对前往美国的乘客除了以上规定之外还必须在登机前接受第二次检查;从希思罗机场到美国的乘客只有到周二下午才允许携带手提行李……
英国什么时候才能有踏实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