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集团化的趋势也影响到了很多小型时装屋,比如 Prada开始竭力收购其他名牌,先后买入 Jil Sander、Helmut Lang、Church & Co.。此外, Hermès也收购了 Jean Paul Gaultier35%的股份。
名牌集团化的一大战略模式就是为已有的品牌注入新活力,简言之,就是复制“ Gucci传奇”。“ Gucci传奇”离不开汤姆 ?福特,虽然汤姆 ?福特只有一个,但市面上充满艺术家气质的年轻新设计师绝对货源充足。大家都在寻找年轻勇敢、野心勃勃的新设计师,期待他们扭转逐渐老化的品牌,这导致了时尚圈新一轮的互挖墙角大行动。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老牌的法国和意大利名牌纷纷被托付给了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年轻设计师们。
把一个 19世纪的老品牌改头换面成为 20世纪的时尚?贵,这种神奇的整容术正是阿尔诺的拿手好戏,他总能在品牌创新、重获活力与保持传统、发扬精髓之间找到平衡点。他重用美国人马克 ?雅各布( Mark Jacobs),成功地改变了 Louis Vuitton的形象,后者颇为风趣地将流行与媚俗融入古板老品牌中。同样是美国人的迈克尔 ?科尔斯( Michael Kors)以极简风格著称,他被阿尔诺召入 Celine。对 Dior的改造则颇为周折, 1989年阿尔诺最先请来的是意大利设计师詹弗兰科 ?费雷( Gianfranco Ferre),随后又换上从旗下 Givenchy那里调来的西班牙籍英国设计师约翰 ?加里亚诺( John Galliano),同时,安排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 ?麦033奎因( Alexander McQueen)接棒掌管 Givenchy。不过没多久,麦奎因就被 Gucci集团成功地撬了墙角,转投 Gucci旗下自创品牌去了。与此同时,约翰 ?加里亚诺继续用他活力、率直、都市化、性感的设计给人们带来震惊与惊喜,他的设计被称为“新新风貌(new new look)”,不过,这和克里斯汀 ?迪奥 1947年创立的优雅的女性化的“新风貌”大相径庭。
1997年,历峰集团为旗下的法国时装老品牌 Chloé找来英国女设计师斯泰拉 ?麦卡特尼( Stella McCartney?掌舵,作为流行乐巨星、甲壳虫主将保罗 ?麦卡特尼( Paul McCartney)的女儿,她显然比已成为传奇人物的卡尔 ?拉格斐( Karl Lagerfeld)更能胜任“旧貌换新颜”的任务,她上任后的第一个系列混合了摩登剪裁与高贵材质,赢了一个满堂彩。不久, Gucci集团又成功地撬了历峰的墙角,斯泰拉 ?麦卡特尼步亚历山大 ?麦奎因后尘,转投 Gucci集团门下自立门户。于是,斯泰拉的助手、好朋友菲比 ?菲罗( Phoebe Philo)被提升为 Cholé的总设计师。她一直做到 2006年,她的工作是如此出色,以至于人们纷纷传言她才是 Cholé真正的设计师,她才是将 Cholé推回时尚舞台中心的幕后推手。
不仅美国设计师在欧洲大放异彩,美国的职业经理人也加入了征战,大显身手。美国人罗丝玛丽 ?布拉沃( Rosemary Bravo)对英伦老品牌 Burberry进行了成功的再造。她 1997年入主 Burberry后,聘请意大利设计师罗伯托 ?马尼切蒂( Roberto Manichetti)掌管设计。在广告营销方面,她请来超级时尚摄影师马里奥 ?泰斯蒂诺( Mario Testino)为 Burberry打造崭新的摩登形象。超级模特凯特 ?莫斯( Kate Moss)穿着用 Burberry经典的格纹面料制成的?布料少少的比基尼拍的广告的确起到了效果。美国人迈克尔 ?伯克(Michael Burke)在阿尔诺创建 LVMH帝国之初,就是其攻城略地的左膀右臂。他说得一口纯正的法语,但又保留了美国人喜欢的耸肩动作。在阿尔诺第一次收购并改造 Dior时,他就扮演了重要角色,随后他将自己的经验用在了对 Fendi的收购改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