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倾听(第六节)

除此之外,人的生理规律,也是形成倾听者障碍的原因。依据统计数据,一般认为存在这样的关于记忆的统计规律:一般人在10分钟的倾听中只能记住50%的信息,而到2个月后,则只能保留25%的信息量了;在紧急情况下获取的信息,在3天之后则只能保留10%的信息量了。依据大量观察,一般认为存在这样的关于注意的规律:人的注意力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成一条自然曲线,开始高,在过程中下降,在结束阶段又会上升。

作为统计规律,当然是有例外的。《三国演义》中,杨修用他过目成诵育的记忆能力戏弄曹操,使其烧掉自己的新著《孟德新书》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但是有惊人记忆能力的人毕竟是少数。

当然,这些规律的精确表述也是还应进一步讨论的。作为倾听者应该利用这些规律,提起自己的注意,采取适时适当的行动,进行坚持不懈的锻炼,消除自己的倾听障碍,提高倾听效果。

3.2  有效倾听的建议

上一节就关于倾听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倾听的定义、重要性、作用、类型和倾听障碍作了一些讨论。这一节进而讨论如何形成有效的倾听。关于形成有效倾听的建议是按这个思路展开的:首先要消除倾听障碍,然后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提高倾听技巧,最后,在掌握了基本技巧的情况下进入一些具体场合,进行具体、熟练的操作。

3.2.1克服倾听者障碍

倾听中的环境障碍的克服较为容易,且需双方和双方的各个层次共同创造和努力。这里不作讨论。

倾听中倾听者的障碍的克服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且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去完成。这时作一些探讨。

仔细分析倾听者障碍,可以发现:障碍的形成分别出现在发现和吸收信息及解码和理解信息两个过程中;在前一过程中主要是不够专心或粗心大意的障碍,在后一过程中主要是误解的障碍。

为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沟通失误,你可以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1.尽早先列出你要解决的问题。如此项目何时到期?我们有什么资源可供调遣?从对方的角度看,该项目最重要的是哪方面?在谈话过程中,你应该注意听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2.在会谈接近尾声时,与对方核实一下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尤其是关于下一步该怎么做的安排。

3.对话结束后,记下关键要点,尤其是与最后期限或工作评价有关的内容。

造成解码过程错误的主要障碍是“误解”。1977年两架波音747飞机在特拉维夫机场地面相撞,两名飞行员其实都接收到了调度指示。KLM的飞行员接到的指令是:“滑行至跑道末端,掉转机头,然后等待起飞准许命令。”但飞行员并没把指令中“等待”一事当作必须执行的部分。另一架飞机Pan Am的飞行员被令转到第三交叉口暂避,但他将“第三交叉口”理解为“第三畅通交叉口”,因而没将第一个被阻塞的交叉口计算在内,就在他停在主跑道上的时候,KLM飞机以186英里的速度与之相撞。飞机爆炸了,576人遇难。这起不幸的事故就是由飞行员对信息的误解造成的,要克服误解障碍,你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不要自作主张地将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忽略,最好与信息发出者核对一下,看看指令有无道理。

2.消除成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客观地理解信息。

3.考虑对方的背景和经历,想想他为什么要这么说?有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

4.简要复述一下他的内容,让对方有机会更正你理解错误之处。

3.2.2 提高倾听技巧

关于提高倾听技巧,本章提出七个方面的建议

1.搞清前提

我们所谈及的“倾听”,是在相互交谈中的倾听。双方是在交流思想和观点,联系情感,而不是辩论。基于辩论的对话与基于联系的对话在很多基本点上有本质区别。例如,在辩论中,倾听是为了反驳、为了分清正误、为了压倒对手;在交流中,倾听是为了理解、为了求同存异、为了帮助对手。搞错了前提就难以进行正确的倾听。关于两者的区别,可详见表3.3。

表3.3 辩论对话与联系对话的区别

区别要点辩论对话联系对话

对“问题”的解释将“问题”看作要求提供信息视“问题”为维持对话畅通进行的手段

下面的评论与刚才“最后发言”的联系不要求下面的话与刚才最后发言者的话有关,忽略前面的评论倒是控制辩论的一种战略通常下面的评论与刚才上一发言人的话明确相关

对“挑衅”的看法视“挑衅”为组织对话的一种方式视“挑衅”为针对听众个人的,是否定态度的表现,往往对谈话者有破坏作用

“主题”的界定和转换主题界定狭窄,转换突然,谈及它事被视为要转换主题主题的界定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对旁事的提及被认为是对主题的规范、限制和扩充

对分担问题者的回应提供劝告,解决办法给予团结的友谊、安慰;用分担困难来建设共同归属感

2.建立信任

信任是双方交流的前提。真诚的谈话可以唤起对方的兴趣,激发对方的积极性及参与的主动性,因此,在交谈过程中有意的甚至无意的撒谎,都有可能使对方觉得你是在欺骗他而使交谈中断或效果不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