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底,人们终于等来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创业板的认可。虽然,它已经向海内外公布了将在2009年5月1日起实施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但是,“创业板”还是引来了人们赞扬和质疑的两种不同声音。如何将它积极的一面充分发挥,以带动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如何抑制它可能带来的消极效果——即可能导致重演劣质企业圈钱的行为和缺失财富价值创造的能力而被大众边缘化的问题,都将决定中国的金融体系能否健康发展,甚至中国经济能否做大做强。
以下,笔者将从创业板应该发挥的六大基本功能(价格发现、流动性保障、风险分散、信息生产、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等)的角度来指出今后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从而保证我们的创业板不仅仅与成熟市场在“外形”上相似,而且在“内核”方面也神似。
第一,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应该是具有未来增长能力强的企业,是引领中国经济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主力军。所以,首次公开募股的条件既要能让一路扶持企业过来的风险投资家、私募基金经理、慈善基金家都能够通过上市来实现补偿前期投资成本和风险的高收益,同时也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留下足够的财富创造空间。否则,劣质企业的混入必然会导致非常糟糕的示范效应——更多的劣质企业会来浑水摸鱼,结果,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就会一天天恶化下去,再次出现主板市场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保证一个公平有效的首次公开募股价格是维持市场繁荣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第二,创业板面临的一个最大考验是市场的流动性。由于处于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上市公司的数量十分有限,如果人们还是以在主板市场打新股的“投资理念”来追求投资的超常收益,那么市场很可能会出现暴涨暴跌。这不仅不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良好的融资环境,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合理预期的形成,无法对有成长性的企业作长期的价值投资。结果,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因为自身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就会选择急功近利的项目投资,有些企业甚至为了获得相对稳定的融资环境,铤而走险,作假账来欺骗大众。所以,如何在保证高质量的门槛条件的同时发展壮大这一市场,并且提高创业板市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这将是包括中小企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在内共同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第三,由于创业板流动性本身并不如主板市场,要保持这个市场鲜活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换水操作”,让优质的中小企业能够充分进入这个市场,让劣质的企业不断退出市场。当然,向主板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企业也是创业板应该肩负的神圣使命。只有不断地“换水”,投资者的市场风险才能加以克服。在这方面,监管部门要负起义不容辞的“换水”的责任,这是创业板市场履行风险分散功能所需要的政府支持。当然,这也需要有更多的风险投资家、私募基金和家族企业能够向政府源源不断地提供新鲜水源,否则,流动性的缺失也会冲销靠“换水”降低风险的效果。
第四,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创业板市场能否繁荣健康地发展下去。由于这个市场的企业信息积累的时间很短,信息披露的难度就很大。但是,只要有可能,就必须充分挖掘这类企业的信息。这是保证更多投资者加盟这个市场,以及更多的企业愿意进入这个市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放低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的业绩门槛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怠慢及时披露信息的要求。这种苛刻的义务既能够促使中小企业发挥自己创新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水平,同时也能保证投资者长久地留在这个市场,支持和分享这类企业所带来的更大的财富效应。
第五,创业板交易的规则和准入条件不仅要针对企业,而且也要针对投资者,要避免出现不公平的交易方式和因人而异的“退市”标准。一定要制约利用创业板市场流动性小波动大的特点来牟取暴利的过度投机行为,也要监管那些利用创业板市场门槛低的准入条件而恶意圈钱的行为。而且,问题要尽量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不能像主板市场那样把问题搁置到后来无法解决的地步。为了不让这个市场再被边缘化或畸形发展,我们一定要痛下决心,同时监管部门也要时时告诫自己“长痛不如短痛”,把问题控制在它形成的初始阶段。
第六,创业板应该是最能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的地方。我们要培育更多专业化和责任感强的风险投资家和私募基金,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向这个市场输送优秀企业的行列中来,并且要通过他们对企业决策层的渗透和抑制作用,来充分展示这些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从而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建设创造出更多的投资渠道,并通过企业财富创造水平的提高来带动我国全民族整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的改善。这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探索的强国之路。如今,危机当头,中国也在探索摆脱危机的各种方法,但要从源头上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我们还需要培养更多的能够打造中国品牌、中国技术专利和中国标准的现代化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板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投资者的财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