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永好: 与希望同行(4)

转产猪饲料

1988年4月,刘永好到广东深圳出差,在路过广州时突然发现一条街上有很多人排着长队买东西。刘永好出于好奇,连忙上前问道:“老乡,卖什么好东西?”那人回答:“卖猪饲料。”刘永好听了一愣,心想:“自己生产的鹌鹑饲料还要到处找客户,怎么猪饲料需要顾客排长队来抢购?看来猪饲料比我的鹌鹑饲料销量要多得多!”

刘永好要取了几份产品说明书,还与排队的农户拉起家常。刘永好敏锐地意识到猪饲料在中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返回成都,立即向几位兄长介绍了自己在广州的所见所闻和生产猪饲料的美好前景。刘永好说:“四川是全国养猪大省,养猪,才是赚大钱的行当。泰国正大的猪饲料改变了我国落后的传统喂养方式,应该把目光放到更广大的市场上,去搞饲料,搞高科技廉价饲料系列。”

刘氏四兄弟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放弃养鹌鹑,转产猪饲料。

1989年,刘氏兄弟商议后决定将1000万元的积累全部投入到饲料生产之中,创办了希望饲料厂和饲料科研所,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担任希望饲料厂科研人员和顾问。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他们很快就开发出“希望牌” 1号乳猪颗粒饲料。经有关部门检测,“希望牌”猪饲料的质量可与泰国“正大”饲料相媲美,每吨价格却比泰国饲料低100多元。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农民欢迎,供不应求,一下子就打破了洋饲料垄断市场的局面。自此,希望饲料一举成名。

紧接着,刘永好又抓住机遇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到1990年年初,希望饲料的月销量突破了4000吨,大大超过了成都正大有限公司的销售量。刘永好不仅实现了“万元户”的梦想,还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1992年,刘永好兄弟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

据刘永好介绍,“希望集团”的名字取材于当时的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公司的一句题词:“中国经济的振兴寄希望于社会主义企业家”。

1993年,刘永好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界推选出的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全国政协第八届一次会议。同年11月,他赴香港参加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开始有机会与全球企业家们交流。 “也许命运对我格外垂青。”刘永好感慨地说。

希望集团成立不久,兄弟四人按照各自的价值取向和特长,将公司的产业划为三个领域:  老大刘永言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老三刘永美负责现有产业运转,并且开拓房地产;老二刘永行和老四刘永好一起到各地发展分公司,复制“新津模式”。

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在希望集团的合作堪称是最完美的组合。刘永行擅长内部管理,刘永好擅长对外公关与谈判。1993年,第一次产权明晰之后,在5月份,仅用7天的时间,兄弟俩便横跨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签下建立4个饲料场的协议。这一年他们共建立起10家饲料场,家家盈利。到了1993年,“希望”饲料生产能力达到了15万吨,一下子跃居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第一位。到了1994年年底,希望集团在各地的分公司已经发展到27家。

直到现在,在川西农村的墙壁上仍然能看到许多希望饲料公司的广告:“要致富,养牲畜,希望帮你忙”;“猪吃一斤希望饲料长两斤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