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成就财富:从矫正投资心理开始(12)

持有恐惧心理的投资者,由于总是以一种悲观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不仅给自己在财务困扰之外增加额外的麻烦,而且还影响到自己下决定和积极行动的能力,由于无法作出最好的决定,该买进时不买进,该晚点卖的过早卖出,自然也就一次次丧失了获利的有效时机。

其实,在股票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自己的这种恐惧感。股市上的无数事实都证明,最不敢投资的时候,往往就是购进股票的最佳时机。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经济形势极端恶劣、坏消息接连不断时,经常就是股市回升的时候;相反,一个期待已久的,有关赢利的消息,反而会使股价回跌。因此,有些股市专家就提出一种与大众看法反向操作的投资策略,即采取与大众思维方式相反的方式采取行动。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心理,有时会在某个投资者身上同时存在,一并发生作用。又贪心又害怕的心理冲突,会使人们无端感到烦恼。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情绪如急躁、固执、偏激、患得患失等,也会让投资者心理起伏不定,无法冷静面对股市。

2.非理性态度风险及其对策

阻碍投资者采取必要行动的非理性态度和个性,也属于投资者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有些投资者定下了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反而画地自限,无法跟随市场波动作合理的反应;有些投资者过度谨慎,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同样会错过买卖时机。在这里我们仅论述投资者迷信和嗜赌的非理性态度。

(1)迷信导致的风险。人们都会对专家、权威、名牌产品等产生迷信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用于投资上,往往有害。投资者的迷信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习惯受专家意见或建议左右。股市上的投资者经常犯错,不是自己犯错,就是被那些专门从事股票行情技术分析或基本面分析的投资专家或金融顾问引导犯错。这些投资者对这些享有一定名气和声誉的专家崇拜得五体投地,于是就成了他们虽九死也无悔的忠实信徒。其实,这里面有一些心理陷阱:首先,专家以前的成功只代表过去,并不代表现在也能成功;其次,专家也会犯错。

投资者之所以过于迷信专家的意见,是因为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要比一般散户大得多。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犯错误的永远是参与市场的人。投资者对于专家的建议不可轻信更不能迷信,因为“股市上无专家”,最重要的是投资者自己的判断。对于外界传来的信息,投资者要经过大脑的思维判断,去粗取精,正确的意见要采纳,错误的信息要抛弃,而不是采取拿来主义盲目接受。股市即战场,要知道,参谋长永远是配角,只有投资者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