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成就财富:从矫正投资心理开始(7)

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人类有“客观群体”,而是人类的“心理群体”。“客观群体”是指人群在某一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心理群体”是指具有相同心理活动特征的人群的集合体。一个“客观群体”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心理群体”,但一旦市场受到强烈刺激,如利空或利多,投资者的关注点便立即集中起来,并且情绪也相当激动,全体投资者极可能形成一个“心理群体”,这时,即使是分散在其他各个信息终端上的投资者也可能迅速加入这个“心理群体”,这样的“心理群体”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全国性的,甚至可能是全球性的。

人群中的个体在形成心理群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三个主要外因的刺激。这三个外部因素通常构成心理群体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

这三个外因是:

(1)情绪激发:人群中的个体由某一情绪所激发并最终被该情绪所控制。

(2)情绪传递:人群中的情绪由激发进而相互传递(相互感染)并最终控制了整个群体。

(3)建议接受:当人群被某一情绪控制后,人群便极易受到外部建议的控制并受其指挥参与某一激烈的行动。

在股票市场中,人群比在其他社会生活中更加容易形成心理群体。这是因为股票价格的信息传输网络非常容易地把广大投资者联系在一起。而股票价格的变动以及市场相关事件信息的迅速传播功能可以轻易地起到“情绪激发”和“情绪传递”的作用。

心理群体的形成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投资者的自我情绪(即心态)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成为任何一个投资心理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从控制这三个外因着手。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避免自己的情绪波动,也就是对“情绪激发”环节的控制。只有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进一步避免人群的情绪对自己的感染,也才能进一步避免被动接受外来建议的暗示或控制。反过来,投资者注意对“情绪传递”环节和“建议接受”环节的控制,也有助于加强对自己情绪波动程度的控制。

投资者的群体心理效应

投资者的群体心理状况对股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供求关系起作用的,即心理变化引起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行市。投资者的群体心理效应有以下几种:

1.从众心理效应

虽然多数人的决定未必正确,少数人的决定未必都错,但公众却认为多数的决定是最合理的,这是一条普遍的心理规律。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股票市场。如果多数投资者认为行市看好,并积极购入股票,股票价格就会上涨,若多数人对股市不抱信心,并纷纷抛售,股价就会跌落。因此,股票行市即是投资大众所做出决定的具体体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