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司的标准:拿出你的业绩来(1)

不重学历重能力

——靠本事、凭能力获取高薪水

一个能力卓越的员工懂得职场的“务实”之道,那就是用自己的本事,“真刀真枪”地作出实质性业绩,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更多的薪水,自己的职场之路也会越走越宽。这不仅是员工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企业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若是全面考察一下各种类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会发现一个相似的情况,那就是企业在员工定岗方面,总是遵循“适用性原则”。所谓适用性原则,考量的就是员工的工作能力,这种工作能力不关乎学历、不关乎你的社会背景,只看你能为企业创造多少效益。

企业不是福利机构,盈利是第一生存法则。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要求员工具备“四会”,杜绝“三不会”和“一只会”。

“四会”指的是会动、会做、会总结、会思考;“三不会”和“一只会”指的是不会发现、不会创造、不会开拓,只会炫耀自己的学历文凭,以此来强调自己的“高贵出身”,实际上掩饰的是自己在“四会”上的缺失。这样的员工,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都是不称职的,他们不仅缺乏应有的实干能力,也会给企业整体带来负面的影响。文宇是深圳一家合资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拿到了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学位,并且还兼修着一门在职课程。这家合资企业也正是因为文宇拥有高学历,招聘时才给出了比一般管理人员高出一倍多的工资,并正式写进了用工合同。

但时间一长,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部门经理都慢慢发现,文宇只是在协作性事务、或是说参与性事务中发挥些作用(老实说,这些是其他员工都能做到的),一旦让他独立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文宇就显得有些吃力。在平时的业务处理上,文宇的做法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和理论化,照本宣科的多,创新拓展的少。

到了月底,当他从财务部拿到用信封装着的工资,看到工资条上写着“2000”,感到非常意外。按照他的算法,自己的工资至少不会低于4000元。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嘲弄”,受到了“欺骗”。

他径直去了董事长办公室,把工资条放到办公桌上,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听完他的话,董事长把工资单拿到手中说道:“公司的员工手册写得很清楚,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拿多高的工资。公司把你招进来,就是看重你的学历,以为你拥有与之相称的能力,但很遗憾,公司并没有从你身上看到这一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