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冬天来了,我们顺利让自己过冬

第二部分 企业危机下的营销路

引言:冬天来了,我们顺利让自己过冬

中国企业已经不再是第一次“过冬”。1988年物价闯关失败,随之而来的大力度宏观调控,至今仍让很多企业家心有余悸,银根紧缩、三角债盛行以及全国性市场疲软,让大批刚刚发芽的企业没有熬过这场“冬天”。不过,好日子似乎在2007年又遇到了“门槛”。2007年至今,很多企业已经由“危机意识”转为“防守战”。众多专家学者纷纷献上良策。

有专家建议:冬天来了,企业可以寻找棉袄,就是寻找更强大的资金,资金是度过冬天最温暖的“棉衣”。

有学者反映:冬天来了,企业可以避免更坏的局面,直接进入“冬眠”,就是暂停营业,等行情好转再继续营业。

有资深名人推荐:冬天来了,企业也可以进行“觅食”,在自身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冬天”是它们觅食的好机会。

然而,企业应对“冬天”的最大危险就是漠视“冬天”的存在和到来。这一点,阿里巴巴的马云先生以及万科的王石先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马云先生不止一次强调“过冬论”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员工大会中曾表示,上市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冬天”的来临准备更多的“粮草”,并提出阿里巴巴要“深挖洞、广积粮、做好做强不做大”。由于上一年对上市融资机会的把握,马云已具备20多亿美元的过冬“现金储备”。而万科“节衣缩食”的过冬策略更是经典,南京的“物价门”事件,就可以看得出来,万科进行“过冬”的准备。

需要分别从宏观、微观上整体来分析。

图1企业“过冬”系统框架图图2宏观上的“三板斧”框架图图3微观上的“七剑式”框架图

辉煌已经过去,转型成为必然,等待中国制造企业的将是一条充满风险、曲折、前途未卜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没有回头路!

我们经常用“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来安慰自己,但殊不知要想迎来春天,还必须安然地度过冬天。

制造企业如何才能安然“突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