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3)

要在本国市场建立牢固的市场份额与行业的领先地位,一旦到了本国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市场渐趋饱和、增长机会显著减少的时候,中国企业才应当认真考虑进行海外扩张。

凡是成功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先从本国市场发展、壮大,羽翼丰满之后,才到海外寻找新的市场与投资机会的。这样的路径在所有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上都可以得到印证。中国企业先考虑从本国开始发展,然后再拓展其在全球的市场。

2 向创造型转型

中国制造业以往低成本、薄利润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转型迫在眉睫。我国必须实现由低端制造业为主转移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知识产权提升产业价值,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在中国将发生的是历史上参与人数最多的工业革命,这场革命需要10年、20年甚至是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从有形的中国制造到无形的中国创造,发达国家过去100多年走过的道路值得我们借鉴。

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就是要建立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必须对教育、培训进行大量的投资,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这是对企业、产业、地区经济、国家经济的崛起的根本所在。在这一点上,美国做得很好。优秀的教育体系集中了世界上庞大的科学家和研究群体,世界各地的最优秀的人员向美国流动,同时美国也有良好的机制保留优秀的人才。

其次,建立一个非常良好的金融体系以提供资金,用于研发、创新行为,并且给这些行为以足够的回报。在过去的20年里,活跃的中型投资行业和发达的高流通性股票市场被认为是美国信息通信和科技行业增长的动力。这也为中国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其三,对知识产权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保护,只有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刺激对研发和创新的投资。从根本上来说,保护知识产权,是从根本上保护中国人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

中国创造能一步到位吗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没有中国制造这个概念,当时颇有一些“高人”讽刺中国产品只能在美国的地摊上卖,连超市也进不了。20年后,又有一些人沉迷于中国制造的表面繁荣。实际上,中国制造既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糟糕,也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好。中国制造的危机和潜力同样巨大,中国创造的贫乏和潜力同等惊人。具体到企业,则分别面对不同的挑战:

对于没有中国制造的企业,是否能首先实现中国制造?对于已经有了初步的中国制造的企业,是否能从组装车间进化到工厂、再进化到高效率的精益制造?

对于大规模生产、为大众制造的企业,是否也能为“小众”制造?

对于单纯制造型企业,是否能实现推出自有品牌,向价值链的高端进军?

对于贴牌生产的企业来说,自己是否能创牌?

对于领先企业来说,是否能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中国创造的旗手?

对于不能直接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型企业,是否能先从“设计”入手,做到有声有色?

由于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结构,未来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将长期存在共同发展,我们必将看到一幕结构复杂、内容多元化、光彩照人的大制作,就像过去20年已经发生的那样。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创造能一步到位吗?我们要理性地看待我国的制造业冬天的到来。

家电行业如何面对冬天?

今天在我国家电企业的“冬天”,比较明显的现象是空调产品线。

但是,这一年,格力、美的依旧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销售增长率均在25%以上。

有意思的是,一直以“空调三甲”形象出现的海尔空调,却在这一年拉开了与格力、美的的距离。甚至有媒体称,中国空调正在从“三足鼎立”变成“双寡头”格局。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当大多数空调企业高喊“冬天来了”的时候,格力的境遇却与众不同?

“格力”为什么会成功?

1 格力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先锋

格力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企业。当大多数同行企业热衷于制造哗众取宠概念时候,格力将企业战略重心调整到了产品创新及新品牌的发展上,不张扬、勤恳务实,于是,格力赢得了客户认同。中国从来都不缺少聪明的企业,却缺少智慧型企业。聪明企业与智慧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天天想的是如何不被人淡忘,结果它被人遗忘了;后者天天想的是如何作出好产品,结果客户记住了它。作为营销界人士,这些年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新概念层出不穷的中国家电企业,始终难以跻身国际品牌行列?中国家电企业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答案只有一个:中国企业缺乏长远战略,始终未能建构出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我很欣赏华为,甚至预言它是我国第一个跻身国际企业之列的企业。为什么?因为从本质上讲,华为属于技术型企业,海尔则属于营销型企业。技术型企业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发展,营销型企业用营销手段推动企业发展。技术是本,营销是末,不可本末倒置。绝大多数国际企业,都属于技术驱动型企业,如诺基亚、索尼、三星等。

相反,一旦一个企业将营销置于至高无上位置,这个企业必定难成大器。道理再简单不过,企业在营销推广上投入的资源与心智越多,在产品创新上投入的资源与心智就越少,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什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被视为“质次价廉”?平心而论,确实是我们的产品和人家的有差距。

2 格力的远见成就未来

我国企业似乎并未认识到自己的不足。2007年以来,最爱出风头的中国彩电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被外资品牌蚕食,城市地盘节节失守,农村市场岌岌可危。情急之下的国产彩电企业,似乎已经方寸大乱,一会说外资品牌“有倾销嫌疑”,一会又说它们“已经丧失核心技术”,但是,不论哪一条都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我曾经在一个平板电视研讨会上提请国产彩电企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属于家电产品,客户买彩电首选外资品牌,而买空调首选格力、美的?我说:“当你们想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就有希望了”。

格力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借鉴?

2008年春天,海尔就忙不迭地放出“涨价”的风声。成为当时行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审时度势之后,格力宣布“2008年空调不涨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