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清华最年轻的MBA(2)

院长钦点:留学新泽西

有人说,汪潮涌的成功太幸运了、太顺利了!即使呆呆站在那里,天上也会给他掉馅饼。但是,他们只看到馅饼掉在了汪潮涌的嘴里,却忘记了巴斯德的那句话:“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985年的一天,汪潮涌并未感到特别,他照样坚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出去跑步锻炼。下午跑步回来,忽然看到副院长在门口等他。汪潮涌以为出什么事了,赶忙跑过去。副院长拍拍他的肩膀,轻轻对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来一个留学奖学金名额,我们研究后决定让你去。”汪潮涌一下子惊呆了,直到看着副院长的身影慢慢消失,很久很久,汪潮涌才逐渐回过神来。

这个朱院长就是后来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以擅长解决各种经济难题而闻名。朱镕基院长很早就提出并强调要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因为当时国内的引进工作经常是懂技术的不懂外语,懂外语的不懂法律,懂法律的不懂金融,缺少复合型人才。因此,他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学生送到国外培养,或者引进那些综合素质极高的人才。他自己更是经常亲自到国外考察,把外国的一些先进理念和经验引进清华。

这一次,赴美国考察的朱镕基正巧遇到新泽西州州立大学的校长。在双方的真诚交流中,朱镕基介绍了清华的情况,并表明了希望双方合作培养学生的心愿。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一所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这位新泽西州大学的校长非常愿意和中国的清华大学合作,当即答应给清华一个奖学金名额。朱镕基带着这一个难得的名额和其他丰硕的考察成果,迅速返回清华。

经管学院的会议大厅里,大门紧闭,教授们正在讨论应该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谁。学生很多,优秀的大有人在,而名额只有一个。因此,抉择是艰难的,而拿到这个名额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

此时,汪潮涌正在操场上一圈、两圈、三圈的跑步,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被改写。直至今日,汪潮涌仍然坦然地说:“我之前从来没想过出国,总觉得很遥远,也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考托福、GRE。”当时的汪潮涌一心想着努力学好本领,为改革出力。出国,对他来说,似乎太遥远了。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汪潮涌的意料之外。幸运之神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经过慎重考虑,经管学院的教授们研究决定:将这个留学名额给汪潮涌。此时,汗流浃背的汪潮涌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更不知道这个机会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出国留学,当时我觉得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用北京话说,天上掉馅饼啊。因为当时以我的背景,又没有海外关系,不可能考虑去考托福找一个海外关系来担保。当时,我们的清华经管学院的朱院长从美国拿回这个奖学金名额,很多人去争取。那么我想,这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在美国待了十几年的汪潮涌说起此事,仍是当年的一脸平静。

今天,已是信中利总裁的汪潮涌,回忆起这个馅饼,他这样分析:“院党委研究把唯一的一个名额给我,我想有几个原因吧。一个是我当时在学校还比较活跃,文笔也比较好。当时给清华管理院刊《经济管理研究》写点文章,所以给院里的老师留下一点印象。再一个,我的外语相对来讲比较好,我下了一些工夫。”

外语,加上才气,这两样东西,汪潮涌看似不经意地提起,其实谁都知道这些在他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人生路漫漫,紧要处却只有几步,汪潮涌一次次紧紧抓住了命运的绳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