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华尔街离中国很遥远

 

第一节20年前,华尔街离中国很遥远

20多年前,一个日本经济学家傲慢地宣称:“中国没有企业”。20多年后,中国的企业不仅遍布全世界,甚至打得对手落花流水。

20年前,华尔街离中国很遥远;20年后,一批批企业家将华尔街的航船拉近中国,汪潮涌便是这纤夫中的一个。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重要的会议,后来被党史专家定性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另一个遵义会议。原因在于这次会议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中国这艘千疮百孔的航母,将要把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并且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辉煌信中利,人生如潮涌第一章辉煌信中利,人生如潮涌第一章辉煌信中利,人生如潮涌历经风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重新站在了时代的起跑线上。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前来中国考察,他走过了中国很多地方,最后宣布了一个几乎让所有人都震惊的结论:中国没有企业!

20年前,国内没有自由竞争的民营实体,没有金融投资,没有股市,至于华尔街,很多人闻所未闻。

30年的改革开放,弹指一挥间。中国这片干涸广袤的大地,敞开心胸,把一切先进的文化和科技知识吸收过来。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思想空前解放。任何新鲜的东西,似乎一夜便可消化。

1981年,中国第一家经批准注册成立的个体工商企业——北京的一家餐馆开业,从此拉开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帷幕。几百元,甚至几十元,是他们最初的资本。但后来却发展出了如四通、万向等众人皆知的企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了中国第二代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浪潮。与第一代创业者相比,第二代创业者更加年轻。“下海”是当时流行的口号。许多人甚至丢掉“金”饭碗,到“海洋”中放手一搏。长江后浪推前浪,托普、中国国际期货等的崛起,迅速掩盖了第一代企业的辉煌。

1998年北京“两会”,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提出了重要的“一号提案”,呼吁加大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又一扇门被打开。大批留学生怀揣百万、千万美元,携带着国际先进的技术、理念,回国创业。国内的优秀人才也不甘落后,他们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和高校的科研力量,毅然举起创业大旗。与此同时,很多外企职业经理人,也在这股创业浪潮的感召之下,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尝试着利用他们积累的资源优势再次开发中国市场。

相比前两代创业者,第三代创业者学历高、起点高、技术好。利用中国开放的政策和创业者中西合璧的优势,许多第三代企业迅速与国际接轨,在美国或中国香港上市。网易、搜狐、新浪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一滴水中见世界。从一个个体身上,就可以折射出这一代企业家的风采:

“2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市场机会正令国际瞩目。正是因为有一批愿意把想不到的事情变为现实的人在推动,社会才会进步。我们在国外的时候,见证了这个过程。20世纪80年代去美国留学,我们是很屈辱的一批人,国家太穷,什么事情在老外的眼里都是:中国怎么可能做?”说这段话的人叫汪潮涌,一个见证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艰辛之路的第三代企业家。

不甘屈辱的汪潮涌不仅成功创立了信中利,而且勇敢问鼎被称为西方人专利的“美洲杯”。汪潮涌说:“我选择了‘美洲杯’,不管它大小,至少在这个领域是填补了一个空白。”这就是第三代年轻创业者的勇气。

回顾20年,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历史是一本书”,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20年前,一个梦想诞生,建成一个中国的世界名牌;20年来,千千万万个用户和我们一起圆梦。”

而汪潮涌等众多第三代企业家的加入,使华尔街和中国市场迅速拉近距离,甚至密不可分。20年后,华尔街不再遥远,一切不再遥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