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第四章群体思维的陷阱(3)

一个月之后,该议案遭到董事会否决。正是对集体决策中群体思维的危险性的认识,使得斯隆否决了一个危险的方案。这一案例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提醒,这就是在作集体决策的时候,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应该更稳重、更"保守"、更清醒一点,而不要掉入群体思维的陷阱中去。

规模影响战斗力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并不是和团队成员的数量完全成正比的。人多力量不一定大,也是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了的。而经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当团队成员的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时候,团队的战斗力反而呈下降趋势。

最明显的例子当属"拉绳现象"。早在1861年,法国农业工程师马克西米利安·林格尔曼就发现拉绳子的人越多,尽管总体拉力增加,但每个成员施加的平均拉力减小,这与团队合作时成员更卖力的传统理论相悖。林格尔曼将其归因于当时所谓的"社会惰性",即一个群体或团队往往会隐藏缺少个人努力的现象。

"拉绳现象"说明的是,团队成员的数量越大,团队内部就越容易出现"南郭先生"。

那么,究竟多少人组成的团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虽然有专家给出过一些具体的数字,但笔者认为,团队成员的数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脱离了实际情况讨论这一话题,不免过于理论化。

实际上,根据团队规模研究专家、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缪勒的观点:在组建一支有效团队时,规模并不一定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缪勒说:

第一,搞清楚团队即将承担何种任务很重要。对此问题的回复将提示你应该聘用什么样的员工,以及这些员工应该具备何种类型的技能,包括团队究竟应该在什么程度上协调。团队成员能否相互协调依赖很重要,它是你衡量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的标准之一。当然,如果是销售团队,那只有在最后才能实现真正的协调,因为它全是单个个体的行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

第二,要考虑团队将如何构成,人们在行动中需要运用哪些技能。这包括工作方式、个人风格、知识基础等,要确保这一切与任务相适合。如果是盖房子,你需要的是泥瓦匠,而要编写软件,则必须选择软件工程师。

第三,到这时你才需要考虑团队规模。缪勒认为:在规模大于5个人后,团队就会显露出"社会惰性",人们在团队中的拉力就会发生收益递减的现象,有人开始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除非他们承担的是强制性任务。也就是说,当成员人数超过5个人的时候,团队负责人就要留意是否有"南郭先生"存在了。

在企业里面,尤其是营销团队的负责人,需要注意自己的团队里面是否进入了太多的"南郭先生"。虽然企业在现在的营销队伍里面都采取了量化考核的标准,但如果营销队伍的规模过大,难免会出现营销成本过高,营销队伍的战斗力下降的趋势。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看一下波导手机的教训:2003年是国产手机市场最旺的一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波导为进一步拓展市场,新设立了13家子公司,全国分公司达到41家之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