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中的买办商人:小百姓变大买办

在天津人的印象里,洋买办应该是当时国内学历最高的人,毕竟他们是第一批用西装作为职业装的人。这些人常年与洋人打交道,外语不离口,让人羡慕不已。但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似乎和人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其实天津各洋行的买办,出身多为下层,有的最初就是洋行的工役、厨司、看门、管库等,他们常年为洋行服务,熟悉洋行办事的规矩以及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方式,有的人因此而有机会学会外语,时间长了就被洋行主事人看中,逐步提升为买办。买办有点像他们的第二职业。

天津四大洋行之一的新泰兴洋行买办宁星普,原是编草帽缏的工人,后在天津经营草帽缏出口生意致富,因而受聘于英商新泰兴洋行。买办李长春初为洋行厨司,沈姓买办早年系青县还俗的贫苦道士。井陉矿务局买办高星桥,家中历代为铁匠。他早年为了谋生,运煤贩煤,在火车上当过司炉,后进入井陉矿务局充任司磅,收发煤炭。

仁记洋行买办李辅臣最引津人注目。李是天津人,早年家境贫寒,靠做小贩,摆小钱摊,兑换银钱,跑钱帖为生,后经人介绍到仁记洋行做杂工,担污水桶、打扫卫生等。由于他的这段经历,以致他发迹以后,人们在背地里还常常称他“泔水筲李家”。清末,曾经从事过兑换杂银,对银子成色和天津的银钱行情非常熟悉的李辅臣被仁记洋行的华账房看中,提升为会计司事。会计司事也称收账员、记账员,因为英国没有这种职业,故取名shroff。在外国洋行的华籍职员中,会计司事地位很低,不属于会计人员之列,有的还要兼做杂务。但李辅臣任会计司事后,逐渐显示出他的才干,几度升迁,成为华账房的主要成员。

天津人李虎臣接替广东人陈子珍,接办仁记洋行的华账房。从此,仁记洋行买办地盘落入本地帮手中。甲午前后,李虎臣因当买办发了财,不愿再干了,便向洋行推荐了已升至高级同人的李辅臣接掌华账房。李辅臣任买办后,凭着他的才能和苦干,深为洋东所赏识。庚子义和团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李辅臣带来了发财机会,他不仅借助洋行向清政府索赔,发了一笔财,而且庚子后仁记洋行实力大增,李辅臣的财富也与日俱增。

井陉矿务局买办高星桥出生于天津。高家历代为铁匠,开设铁铺。后来也制造枪炮。高星桥幼年曾入私塾读书,考童生未中。1900年后,高家铁铺生意衰落。高星桥为了谋生,曾结交脚行中人,运煤贩煤,甚至偷煤。他曾开办小煤厂,却很快赔本倒闭,也曾在铁路局当过火车司炉,后经日本正金银行买办魏信臣介绍,进入井陉矿务局充任司磅,收发煤炭。他精明强干,靠自学说着一口流利德语,得到矿务局总办韩纳根的赏识。虽然他没有巨额保证金,仍靠德璀琳夫人的担保而当上了买办,受任在天津组织“津保售煤处”,负责井陉煤炭的销售。

早期的买办更代表着一种近代社会的新职业,也开启了近代社会流动的闸门。买办的出现给社会下层提供了一个发财致富的机遇,随着商人阶层在城市社会地位的提高,富有的买办也有机会步入社会的上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