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1)

第十六场景——时间:2002年夏地点:海滩对话主题:进步——只有学习、思考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才能突破框框。

卡内基曾说:“不会三代都穿工作服”。但是,这样的一条路需要去开创,而不是等待,需要成功,而不是失败。

我记得和父亲在海滩上散步时,所聊的话题正是“如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我是这样回答父亲的:“教育、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父亲回答到:“当然是教育,可怎样教育还是一个问题。”

我自信地说:“良好的家庭教育加正规的学校教育。”

父亲笑了笑问:“你在学校学到了什么呢?”

我愣了一下神,诧异地回答说:“知识啊,当然是知识了,您怎么这么问呢?”

父亲指了指海中央的一个小岛,然后说道:“假如那个小岛是一个目标,如何才能去那个小岛呢?你会说,开船去呀,游泳去呀。对了,这正是知识告诉你的,可是知道如何去,就真去得了吗?我很怀疑,因为你没学会开船,也没学会游泳啊。”

“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我迷惑地看着父亲。

“一样是读书的人,读出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父亲说道:“有的人遇到了问题就有办法解决,而另一些人却只能再将书上的原话搬出来,用问题回答问题。所以,我并不诧异许多读书人,一生困顿不堪,给他问题他也解决不了。因为他们开不了船,也不会游泳,只是读了一辈子的死书。”

“那您的意思是读书用处不大了?”我反问道。

“不,恰恰相反,用处很大,读书人要是将书读活了,读出了一个世界,读出了办法,那么他们就是方法论的实践者,所以,在实际问题面前总有办法解决;读书人要是把书读死了,那就连自己也埋掉了,在问题面前,他们就没有办法,他们是教条主义者。所以,我问你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其实是说,我们接受教育是要学到一种思维的能力,学到一种开阔的视野,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那您从书中学到什么了呢?”我好奇地问。

“我是一个实验主义者,所以对于各种类型的实验学科都很感兴趣。以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100个人分成A、B两个组,A组的人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可以打高尔夫球,有轿车接送,有麻将玩、有西餐吃,总之,他们的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可以不费气力地得到满足。而B组却无论干什么都要遇到重重障碍。这样过了6个月,A组的人整天昏昏然,精神疲倦,而B组的人却精神抖擞,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这也正是我经营企业的办法,培养人才我是这么做的,制定策略我是这么做的,开拓市场我也一样是这么做的,在困难面前才能不断地前进。用这样的办法我认为能够锻炼人,能检验人才。这些我都是读书读来的,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我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从书中学习肯定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依然在犯错,很多事情书中没有答案,有时候,我们甚至并不清楚自己在犯错误。有些错误犯了就意味着危机,甚至是失败。”

“正是如此,我们犯不起错,因此我们要从他人的过失中学习,这样进步就会更大。很多书不都教了我们如何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经验吗?我们没有必要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然后从中慢慢体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做这样的事情,因此我们要从书中掌握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打个比方,做产品市场的人很清楚,一种产品如果包装上美观,颜色上能够多几种变化,顾客就会乐于购买。但有些企业不看重包装,认为颜色并不重要,结果,产品滞销往往仅仅是因为这些极微妙的小东西造成的。读书的意义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要知道的知识就是那些能够告诉我们消费者讨厌什么,喜欢什么的常识。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企业经营的问题总是出现在什么地方,别人是怎么做的,效果如何。如果活学活用,处理起企业问题来就能够灵活多了。”

“的确,如果能够学以致用,有着丰富的知识,就不会犯下那么多别人已经犯过的错误了。”我赞同地说道。

“读书读好了,还能治疗自大病,人稍微成功一点就容易变得自大。自大是企业经营最要不得的。由于自大引出的问题我看得太多了,许多发展很好的企业,因为自大而葬送了自己的宏图。我的意见是你要不断地读书,只有读书才能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另一个问题是我认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作为的思想,什么是作为的思想呢?这是相对于不作为而言的,现在得过且过的人太多了,我是极力反对这种不作为思想的,它会瓦解人的意志,成为成功的绊脚石。一个想要作为的人,他是会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借助各种资源来实现自己的作为人生。当然,读书还要会读书,没有读书心得的人,就等于没有读书或者是读死书、死读书。”

“现在的年轻人不大爱读书,而事实上,企业经营的种种决策,就是一些不断重复的过程,书本上已经讲得很好了。其实,比别人多知道那么一点,很可能就是你成功的原因,比别人少知道那么一点,也很可能是你输掉的原因。比如,在开拓市场上一个地方的人若喜欢蓝色,你事先了解这一点能投其所好,可能就成功了;而某个地方的人讨厌蓝色,你却不知道,拿过去就必然招致大败。”

“我们老觉得人生短暂,事实如此,无需感叹。不过一读书,我们便能感到人生足够长,公元前的事情,在今天依旧产生影响。要是能从历史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在历史中已经活过一次,要是能预测未来,那么我们在未来也留下了足迹。” 

父亲一说起读书就滔滔不绝,我静静地听着,觉得获益匪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