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朋友告诉我:“我再也不会去那家餐馆了。”诚然,这只是一次意外。但如果仅说一句“对不起”,这点礼貌尚不足以让他成为这家餐馆的回头客。倘若服务员将此事报告给经理,倘若经理免去用餐的费用并支付洗衣的费用,那么我的那位朋友就有可能再次光顾这家餐馆。
我们大家都会出错。礼貌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便用最充满爱的方式向他人道歉。
美国人心目中的粗鲁行为
我们大多数人似乎都喜欢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更多的礼貌。一家名叫“公共议程”的政策智囊库,最近在全国范围内搞了一次调查,内容涉及美国人心目中的粗鲁行为,不管是在路上,在餐馆里,还是在工作场所。下面是一些调查结果:
■ 79%的人认为:缺乏尊重和礼貌是一个严重的全国性问题。
■ 73%的人认为:美国人在过去相互尊重的程度更大些。
■ 62%的人声称:目睹粗鲁和失礼的行为令他们很焦虑。
■ 49%的人表示:曾因别人用手机高声谈话而感到烦恼。
■ 44%的人声称:听到过污秽的语言(56%的人说这让他们很焦虑)。
■ 41%的人表示:承认本人也有过粗鲁或失礼的举止。
礼貌的谈吐
礼貌或许最能体现在我们倾听他人谈话和我们讲话的方式中。我们说话时用的字眼,每天都给我们一个肯定人际关系重要性的机会。
泛滥的辩论文化
西方社会的人深受社会学家德博拉·坦嫩称之为“辩论文化”的影响。她在书中写道:“我们已经把公开对话,或我们需要完成的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一场战斗……由于生活在无情竞争的氛围内,我们的心态已被腐蚀……当你与他人发生辩论时,你的目的不是倾听和理解他人。相反,你会利用能想到的每个手段--包括歪曲对方刚刚说的话--以达到赢得辩论的目的。”
只要随便看一场电视现场辩论(即脱口秀),你很快就会理解坦嫩博士说的是什么。辩论者不待别人说完话,就相互打断对方;他们抬高嗓门,仿佛声音越大就越有说服力;他们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反驳对方的观点;他们通过问只需回答“是或不是”的问题,试图先将对方逼进死角,然后再将对方一棍子打死。如果这一切都不起作用,他们就会给对手贴上各种贬低性的标签。很少有人愿意倾听对方的观点。他们的目的是赢得辩论,而不是启发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