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之三,面子和拒绝

很多人问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从不说“不”。我们的回答是中国人也会说“不”,但是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有的时候甚至通过说“是”来表示“不”)。我们在这里再次强调,维护他人和自己的面子在中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中国人认为直接拒绝别人是很不给人面子的,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

中国人的拒绝隐语

千百年来,中国人习以为常地以各种各样不会给对方造成伤害的方式拒绝他人。如果在一个会议上双方产生了分歧,他们往往会说:“我同意你所说的,但是或许你的观点很好,然而……”他们并没有说谎,只不过先表示了尊重,并且使会议在愉快友好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以避免直接冲突。“我们双方同意大家对这一事情有着不同看法”这样的概念在中国可不流行!

即使他们对一项提议不感兴趣时,他们也不会直接拒绝,因为他们并不想使对方失望。他们担心直接的拒绝会被理解成“对提议的拒绝意味着对你们也不感兴趣”,或者被理解为“对他人辛勤的劳动或专业性不尊重”。他们会说“听起来挺有意思的”,或者“我们回去再讨论一下”,却一般不会说“不,谢谢”。

面子不等于礼节

为了不至于把问题搞得太复杂,我们在这里需要澄清的是“面子”并不代表礼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当某人职位或是社会地位比你高时,他们的无礼行为是被容许的。然而这只是单向的,如果你也对其无礼,则不会被容许。

在北京杰夫有位外国高管朋友罗杰,他在中国工作了两年,刚刚建立足够的耐心来沉着有效地开拓中国市场。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主管,主要向中国本地企业销售大型设备,通常一个订单价值几百万美元。最近,他和中国的一个长期客户会面,希望能够向他销售更多的重型机械。没想到中方客户一上来就破口大骂,用了20分钟的时间以尖刻无礼的态度指出我们这位朋友的公司的种种不是。罗杰只安静地坐在那里听着,任凭对方无礼的谩骂从耳边飘过。

如果出于西方人的本能,他一定会马上反击,与对方争论对骂,然而他深知这样做不仅仅会使对方丢面子,更有可能破坏他们长期的合作关系。于是他选择耐心地等待,直到对方的气渐渐平息之后,他开始请翻译官逐字逐句地翻译他的答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在翻译时意思被歪曲或语气被减轻):

我们已经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翻译)

就像婚姻关系一样一直被我们共同精心地维护着。(翻译)

现在好像我们这“两口子”产生了摩擦,(翻译)

你离开了我们的大床,搬到了另一间屋里,(翻译)

我想知道我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重新共枕而眠!(翻译)    

所有中方人员听了都哈哈大笑,他们的情绪马上转变了,变得积极配合,并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要注意,罗杰没有以西方人的习惯直接面对中方提出的问题与其对质,而是感性而幽默地安抚对方的情绪。让我们向他致敬!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