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洞见二,中国人的思想倾向怎样被延展(2)

2.人民的意愿

众所周知,中国人是勤劳的,愿意接受变化的。在全国各地你都能感受到一种近乎爆炸式的经商能量。人们从乡村涌向沿海城市,或者从城里涌向海外,去寻找工作,积累财富。经过多年的辛勤工作,一些人回到家乡或自己出生的城市继续积累财富,并把他们的财富和金钱投入到地区经济中。

1990年东部沿海地区拥有约2.5亿人口,而200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4亿多。仅北京的人口就有近2000万,其中500万人是在这繁荣经济中辛勤工作的外地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有更好的生活,给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人们从乡村大规模迁移到城市,这种移民潮激起城市化的大发展。1978年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工人数不足200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这一数字已增长了100多倍达到了今天的2亿多。

我们的保姆詹阿姨就是典型的勤苦耐劳的众多农民工之一。她的家在安徽省的一个偏远地区。10年前当她的家乡开始“进城潮”的时候她来到北京。和来自农村的很多其他人相似,秀外慧中的她因为家境贫寒没能念完中学。最初来北京的时候她不知道干什么好,在尝试了很多临时性的蓝领工作之后做起了全职保姆。

她和她丈夫属于少数能够同在北京的夫妇。他是一个木匠,有时候给建筑公司包工,有时给别人做装修。他们和她的姐姐、姐夫住在一起。每天她要从租住廉价屋的村子骑车50多分钟来上班,因为她们要为孩子的教育和老家的家人努力攒下每一分钱。随着北京的持续飞速发展和扩大,这些村子渐渐被地产开发商接管用来建筑高楼大厦。她上次租住的房子离这里有差不多30分钟的路。她又被告知要在2010年中再次搬走。每当发生这样的事,她们都会被迫搬得更远一些。

刚来我家的时候,她的父母也在北京,在她们住的地方不远开了一个小商店,同时帮她照看女儿。他们交了大约1200美元的一次性“赞助费”,让女儿在北京的一所小学上了几年学。她不是在北京出生,上学必须要交“赞助费”(中国人都持有自己出生的城镇或城市签发的身份卡片--户口。这种户籍制度限制农村地区的人享有给城镇居民提供的福利包括保险、住房和教育,在这种户籍制度下在中国迁移和在其他城市找工作都相当困难。直至最近,中国政府开始关注户籍制度改革)。   

她丈夫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仍然在老家生活。4年多来她和家人只回过老家一次--去庆祝她公公的70岁生日。她的一个妹妹多年前全家去了南方的深圳打工。2008年初,詹阿姨送她女儿和父母回到老家附近的县城,同样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她的女儿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她回去得太晚,就不能适应当地的教育水平(比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竞争性强得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