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二: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融入世界

我非常高兴能为这本出色的书做序,以表达对两位作者的敬意。我读过许多有关中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国商务文化的书,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一本是最好的。作者对中国和西方两种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对东西方差异的观察与洞见令人叹服。   

我们不能片面地用自己的方式去看他人的文化。作为一个西方人,如果你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符合逻辑,甚至“没道理”,很可能是因为你错误地使用了自己的价值和逻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一样合理,我们应该意识到不要再一厢情愿地用我们的模式套用在别人身上。   

几年前有位朋友送给我一幅中国的毛笔字画,上边只有两个大字。她告诉我这两个字的意思是冲突,或不同。直到海花给我解释了它们字面的含义时,我才知道其实它们是互补的--“矛”与“盾”是一位勇士缺一不可的两件武器。   

我们西方人常常只看到冲突,而中国人则看到和谐。如果要去救一位溺水者,你不仅需要勇气,同时也需要谨慎。否则不但不能救别人,你自己也会被拖下水。如果要创新,你必须同时具备想像力和务实精神,两者缺一不可。你也许会争论说中国人不懂得真正的矛盾,同样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我们不懂得什么是阴阳。   

这本书非常令人信服地阐释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几大元素,包括和谐、整体、关系和群体。而西方则认为与其对立的特质--冲突、部分、竞争和个体--才为西方世界带来了伟大的工业革命,两者不能共存。   

我认为争论孰是孰非只是浪费时间。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传承都有充足的理由。我们需要了解学习别人的文化,也需要从中汲取新的,所谓对立的元素与我们互补。中国要更尊重个体,美国要更尊重群体。“阴”需要“阳”才能和谐完整。

这是本书中阐述了东西方的两极对比,我选了以下一些放在一个表格中。

西方文化东方文化

竞争  合作

把整体分成部分分析研究把部分合成整体 

字词图象

左脑为主右脑为主

普遍性特殊性/例外

如果你把这个表对折,从镜子中看上去,左右两行的位置会互换--东方的就变成了西方的!我想说的是东西方的许多不同都是对应的--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原则可能在对方看来并不那么重要。其实这两行可以衔接起来,例如竞争会促进合作,合作进一步带来竞争,而竞争再促进合作。

世界经济发展初期,劳动力的分工至为重要,西方文化占了主导地位。而现在我们更需要的是劳动力的整合--使用中国式的价值观更为有效。在商业运作十分简单时,竞争决定一切。而在今天如此复杂的环境中,更需要精密的沟通、和谐与合作。创新需要的是把对立的统一起来。不同文化都对创新越来越重视,而中国的哲学思想将为人们更好更快地去创造提供重要的灵感。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有关“形象性思维”(symbolic thinking)的重要概念。“symbol”(符号)这个词源于希腊语,原意是“把什么放在一起”。而汉字正是把形状和其他部分放在一起组成的符号。因此,汉字的书写和中国文化也许蕴含着其他文化中缺乏的有关和谐共处的秘密。

书中还精彩地描述了中国当代经济飞速发展所采用的不同模式。在中国古代的汉唐全盛时期,有十多万外国人生活在丝绸之路的中国那一端。而今天的中国也是在对外敞开大门后再次开始腾飞。这并不意味着外国的文化比中国的好,而是因为合作需要竞争,整体需要部分,和谐因多元化而更精彩,规定因特例而得到改进,而群体需要个体成为它的一部分。

中国似乎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善于把外来的文化元素有机地吸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中国人早已证明了他们可以很好地向西方学习。而西方则在这一点上落后太多!如果21世纪真的成为中国的世纪,这将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将成为世界这个“交响乐团”的总指挥吗?我们拭目以待。

查尔斯·汉普顿-特纳    

(剑桥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西方著名的跨文化专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