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初,一块来自中国的奇特动物化石出现在国际化石交易市场上。
这个鸟身龙尾的新物种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向鸟类进化过程中一个真正的缺失环节,也是古生物学家们打开鸟类起源秘密的一把钥匙。
它就是著名的“辽宁古盗鸟”化石标本。
著名古生物学家郭文鼎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恐龙与鸟类的关系。“古盗鸟”的出现,为他多年来坚持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郭教授在学术报告会上,底气十足地表示:称霸地球一亿七千五百万年之久的恐龙,并未全部灭绝,它们其中一部分进化成鸟类飞上了天空!这就是鸟类的起源,古盗鸟就是证据!
然而,过了没多久,古盗鸟化石的真相浮出水面。
轰动一时的古盗鸟,是化石贩子利用一条驰龙的尾部、一只鸟的身体和蜥蜴的头部拼凑出的假化石!
所谓的“辽宁古盗鸟”无疑是化石贩子对古生物学家和化石收藏爱好者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学术界也再次将恐龙进化为鸟的理论打入了无底深渊。
郭文鼎教授的理论,随着“古盗鸟事件”的曝光,也一同被扣上了“骗局”的帽子。甚至还有人恶意指责,假化石“古盗鸟”就是郭文鼎雇用造假高手做的。
郭教授在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和同事们的白眼,依然坚持研究。他相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逻辑的,是经得起实际验证的。
唯独缺少的,只是一个能证明他理论的化石标本而已。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或结论……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磨灭。”
郭文鼎教授始终相信达尔文的话,决定根据地质图,亲自到野外寻找化石,直至找到可以证明鸟类起源的化石为止。
就这样,郭教授长期奔波在野外,走遍大江南北、崇山峻岭、冲沟河谷。无论严寒酷暑,十年如一日。每到一个地区,他都要细细地翻遍每一个地层、每一块石头。
完成一处地点的考察,他就返回研究所翻阅资料。一旦发现有兴趣的地层,就马上再次赶去。几年下来,各色化石标本,一件件地被带回研究所,只是其中没有一件是他要找的。
尽管如此,郭文鼎依然坚持不懈,研究所里不再报销考察经费,他就四处借钱,甚至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就连给女儿郭向丽预备的嫁妆,都填进了这个永远不知道有多深的窟窿。
久而久之,同行们给他送了一个绰号——“不务正业的化石猎人”。
这一天,他无意中在研究所的资料库里,找到了一本已经泛黄的地质考察记录。
记录本是一九九一年三月的,记载着中外两个古生物研究所的考察队深入太行山地区,进行古生物地层考察的相关信息。
记录里对太行山大复背斜的地层年代以及岩石特征,做了详细的记录。特别是一处白垩纪晚期的地层,引起了郭教授的兴趣。
白垩纪晚期,正是恐龙大规模消失的时候,在这个地层里一定可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郭教授当即怀揣这本考察记录,带着破损不堪的地质锤,只身赶奔到太行山。
太行山东麓多数地质的年代为晚白垩纪,山体褶皱山居多,也有一部分断块。其中的白垩层由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构成,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用手一抓即碎。这样的地层、这样的山,对于攀岩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