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言献策(8)

  

陶亨咸:建言设立中国工程院

建言时间:1989年3月。

建言形式: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陶亨咸、侯祥麟、张维、钱保功、罗沛霖、王大珩、陆元九、陈永龄等8位科学家联名提案,《建议建立与中国科学院并立的,纯粹荣誉性与咨询性质的,国家级的中国工程技术院》。

建言人物:陶亨咸,机械工程专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五、六、七届委员,1980起兼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侯祥麟、张维、钱保功、罗沛霖、王大珩、陆元九、陈永龄都是全国著名科学家。

建言背景:1980年代初,海外科学家田长霖在一次会见中国领导人的时候,系统讲了工程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性,并且提出有必要设立类似于中国科学院那样的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的研究机构。他的这个超前建议虽然没有获得立竿见影的结果,但逐渐形成一股强劲而明确的呼声。1982年9月17日,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师昌绪四位科学家联名在《光明日报》发表《实现四化必须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1986年,茅以升、钱三强、徐驰、罗沛霖等83位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工程技术工作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的提案。

建言的主要内容:建立与中国科学院并立的,纯粹荣誉性与咨询性质的、国家级的中国工程技术院。

决策的过程:1992年春,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罗沛霖6位学部委员共同讨论,由罗沛霖执笔写成一份《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技术科学院的建议》报送中央领导,呼之日久的建议终于获得中央政府采纳。1992年5月11日江泽民总书记首先对6位学部委员的建议书作了批示,从此开始了中国工程院的各项筹备工作。1993年10月,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1994年1月6日,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第46次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建立中国工程院的请示报告》。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首批选聘中国工程院院士96名,其中包括30名科学院院士。

产生的成就和影响。中国工程院是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的成立,对于团结全国工程技术界,推动我国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工程技术队伍建设,激励优秀人才成长;对于提高国家重大工程技术决策、发展规划、计划、方案及其实施的科学性和效率效益;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孙大涌、程瑞金、潘鑫瀚《陶亨咸为我国机械工业的科技进步做出卓越贡献》,光明网,2006年4月19日;刘舒《记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前前后后》,《科技日报》,2008年4月28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