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2)

陶大伟看出顾有才的兴致很高,没有继续推辞,打开车门,上了车子。刚一进车厢里,陶大伟就嗅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这股味道和车载香水混合在一起,一般不容易察觉。都怪他的鼻子太灵敏,十分轻易就闻到了。他没有问顾有才味道的来源,乖巧地摇下车窗,把身体紧紧靠在了后座上。

看得出来,顾有才的酒劲已经醒了,身体状态良好,发动轿车的动作娴熟利落。陶大伟斜视着车窗外的景色,随口问道:“我们去哪儿喝啊?”

顾有才头也没回地答:“东北饺子馆。”

东北饺子馆位于深圳市北面的城乡结合部,是一家设施简陋的小饭馆。饭馆老板姓宋,来自吉林长春,五十多岁,外号老宋头,做得一手地道的东北菜。东北饺子馆与老白头包子铺都属于东北风味的小生意,区别在于,包饺子的老板姓宋,饺子必须水煮;蒸包子的老板姓白,包子要上笼屉蒸。

刚到深圳闯天下那段日子,陶大伟和顾有才经常坐公共汽车跑到东北饺子馆吃饺子,和一帮慕名而来的老乡们叙旧聊天,排遣乡愁。

当年,顾有才因为职场生涯处于低潮,思乡之情比较浓厚,每月发薪水,他总拽着陶大伟喝闷酒。因为价钱公道味道好,饺子馆是东北爷们儿喝小酒的首选场所。可是顾有才这家伙小农意识浓厚,点的菜永远是老三样--花生米、卤水豆腐和干炸带鱼,一次两次还可以,吃的次数多了,把陶大伟整恶心了。一听说顾有才邀请他去东北饺子馆喝酒,他就肚子疼。其实他肚子疼另有隐情,那段时间,他正和潘大小姐如胶似漆呢,天天洞房花烛,炮声隆隆,大好时光岂能白白和一个郁闷的老光棍虚度?

时光流逝,转眼三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在陶大伟的记忆中,很久没光顾过东北饺子馆了,长得像唐三奘说话声音像孙悟空的老宋头还在人间吗?饭馆门前那条玉树临风的大黑狗还认识自己吗?他家的猪肉炖粉条里还放过期的胡椒面吗?

带着许多疑问,陶大伟来到了东北饺子馆。刚一跳下车,他惊讶地回头望了望顾有才,非常惊奇地问“大哥,这里还是东北饺子馆吗?我操,真是人间奇迹,翻天覆地啊!”

原来,先前东北饺子馆的几间破平房早已荡然无存,一幢七层小楼鹤立鸡群拔地而起。富丽堂皇的门口正上方横着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四个大字:天上人间。

陶大伟的嘴巴大张,那口径,足足可以塞进两个茶鸡蛋。顾有才推了陶大伟一把,用特区村干部的口吻说:“看什么看?没见过大买卖啊?老宋头这两天去欧洲考察去了,你见不着了。不过他家卖的烧酒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三十年的东北烧酒,纯高粱的,我带你进去尝尝。”

“真的?”

“那还有假?我三天前陪客户喝过,一口下去,烈火穿膛。今天晚上,咱哥俩就喝它了,不醉不归,说好了,谁先钻桌子底下,谁就是这个。”顾有才用手指比画了一个王八的模样。

“行,我今天就听大哥的。大哥说咋整就咋整。” 陶大伟回答得很痛快。他心里说,不就是喝酒吗?谁怕谁啊?小样,我他妈的能喝你八个来回。他了解顾有才的酒量,想当年,顾有才喝三两白酒就不行了,小脸煞白不说,还晃晃悠悠地扶墙走。

后来的事实证明,陶大伟错了。他和顾有才一起拼了二斤半烧酒,人家还没到七分醉呢,他已经醉得一塌糊涂。深夜两点半,两人喝完酒跑到外面随地小便。顾有才动作快,方便完,先上了车。然而,他在车子里等了半天,还没看见陶大伟的人影。于是,他下了车,沿途四处寻找。

大概走了十多米远,他一抬头,发现陶大伟正在一棵小树旁边拼了命地挣扎呢。原来,这厮真喝多了,小便后系腰带,把自己和小树系在了一起。闪亮的霓虹灯下,陶大伟弯着小腰,正在那里喘着粗气效仿梁山好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