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中国制造要实现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除了研发,还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特别是在目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凡事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做得好坏之分,对中国品牌而言,反而是一个进行国际化的绝佳机遇。如果中国人这时候都团结起来,共同把高端品牌做好,凭借优异的品质和更为合理的价格,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将比其他国际品牌更具竞争力,为全球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改革开放用仅仅30年就走过了美国200年的发展之路。品牌战略的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3个阶段,从比拼速度与成本,以追求产品差异为核心的“产品时代”,到超出功能需求,追求感性价值的“形象时代”,最后到信息社会,以占有消费者心智为主的“定位时代”,每一次品牌战略都经历了不短的时间。而对中国来说,从产品稀缺,需求高涨,到产品过剩、趋于同质化,再到信息爆炸式增长,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无以复加,几乎是交叉着就到来了,所以对中国人来说,品牌战略很容易混淆。而看了这本书,则把这件事理清了,弄明白了,更有利于大家聚焦,找到问题的关键。因为现在是过剩时代,特别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供应过剩的情况下,品牌的聚焦是重点,一个品牌只能对应一个心智,一个心智只能对应一个品牌。

后奥运时代,中华民族应该有更大的自信,中国人又聪明,又智慧,我们为什么不把特劳特的方法学会,为我们所用?感谢邓德隆,因为他用大量的中国案例,把这件事情解释得更清楚。我原来看了特劳特的《定位》,很认同,但是理解上还有不足的地方,通过看了这本书,理解更深了。我现在要求公司所有同事都读这本书,从中汲取成功品牌的经验。所以也预祝其他的民族品牌都能够从这里得到启发,成为各行各业的数一数二,通过聚焦,以国内为根据地,一起走向世界,共同打造一大批令国人骄傲的国际品牌。

冯军

北京华旗资讯(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