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主持人与天气的对话(7)

来到阳光充足的北方,生活的背景也变得阳光明媚,前途也跟着被阳光照亮,毕竟上了大学,未来也有了方向。设计过很多种未来,哪一种里面也没有包括天气预报,虽然广播里常听到有四平八稳的声音预报着明天的天气,电视里也时不时会看到穿大红衣服的女士在地图前指点,感觉天气预报每天陪着我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却从没费心思想过它的出处,也没想到这小小的一段预报需要那么多人的参与。直到毕业前夕,老师叫我去气象局试镜,我才惊讶地发现天气预报原来也可以成为我这个播音系学生的未来职业。

多年以后,仍然记得第一次出镜的艰难,一个热带风暴消息让我的天气预报处女秀充满挫折,不到一分钟的稿子尽是些让我这个新手头晕的经度纬度,以及各种地名外加它们的东西南北等,全都要背下来,还要一边说一边准确无误地指图。而我要么指图不到位,要么指完图转身面对镜头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做了几十遍才过关,这回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加入《天气预报》,是1995年。那时我们的节目还不多,并没有专门的气象编导和电视编导,只有气象台当天值班的预报员拿来《天气公报》,然后主持人照着说,其中有一堆观众难以明白的专业术语,说得我自己也觉得很没有滋味。

早间气象节目的开通为我们尝试新的节目理念提供了一个机会,因为当时对这个节目的要求就是要生动、活泼、生活化。于是我们试着把类似切变线一类太艰深的专业词汇去掉,增加了许多感性的语言,比如会用热情似火或者高烧不退来形容夏日高温带来的感觉,一天中气温下降幅度很大就会说像是坐上了滑梯等,总之大家都很用心地在琢磨怎样让我们的节目变得更生活化,也许现在再回头去看那时的节目会觉得有点花哨、有点唆,可是仍然庆幸能在天气预报节目年轻的时候就加入,并且和它一起经历美丽蜕变之前的青涩岁月。

如今《天气预报》节目已经日趋成熟,我们制作的天气预报呈现在各个媒体、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上,甚至有了自己专门的气象频道。节目类型也多得让人应接不暇,节目内容都有专门的气象编导和电视编导共同负责,不同的节目风格也都有制片人把关。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大家感觉天气预报很贴心,就像外婆当年肯定地告诉我“带上伞”一样的简单实用又温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