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回来,东石商人王清鸿很沮丧,这次一个新的订单也没拿到,而原来的订单只够一个半月的生产量了,而资金又全压在了货柜上。
福建晋江东石镇,是我国最大的伞具生产和出口基地,镇上有300多家制伞企业,王清鸿的伞厂在当地排在前5位,可这半年多来,他的伞厂一直处在开工不足的状况,可即使是这样,仓库里的货物每天都还在增加。
“2 000多平米的仓库能放多少个货柜的货?”记者问道。
“10个多货柜。”王清鸿表示。
“那占用的资金是多少?”
“要占用300多万美元资金。”
王清鸿做伞的生意已经5年了,眼前这么多货物积压是他从未经历过的,前两年的好日子似乎还在眼前,2007年,东石镇的成品伞产量有3.72亿把,占全国35%;出口量2.8亿把,占全国33.8%,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现在,一年多前还很畅销的货物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灰尘,堆满了仓库。
王清鸿的客人主要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国家,过去的一年,经济危机使这些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很多客人就在这次风暴中悄然倒下。于是,很多产品出口到了国外,却因为经销商突然破产,导致货物压在目的地的港口无人认领,每天还得支付高昂的压港费。而更多的情况是货主下了订单却根本不来提货。
王清鸿以前是每个礼拜都出柜,可是2009年从过年到现在只出了一个柜,尼日利亚还有十几个柜的货没有出。
“一个柜相当于多少把伞?”记者问道。
“柜长短不一样,长的跟短的比例放置,可能有7万把左右。”王清鸿说。
“那有没有算过整个仓库有多少万把伞?”
“整个数字好几百万。”
记者还了解到,有的货主不提货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破产造成的,而有的则纯属故意。一些进口商为减轻压力以各种借口不执行合同,提出退货或撤销订单,甚至以此作为谈判筹码,和出口企业讨价还价。
“特别是尼日利亚,他们2008年年底春节之前跟我协商,本来价格调价(降低)20%,当时我们没有同意。现在已经变成(降低)30%,现在我们同意他,他又不能接受,他说现在比以前成本低30%多。”王清鸿很无奈。